第48章 以小說講歷史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訁戒字數:2528更新時間:24/06/26 15:32:52
    他怎麼就承認了呢?

    被班主任批評了一番,然後做出高中再也不談戀愛的保證後,蘇鈺回到了教室。

    她本來就沒談,自然能做這個保證。

    不過讓她費解的是,楊鑫爲什麼會承認和她在談戀愛呢?

    是覺得解釋不清楚嗎?

    還是說,他喜歡我?

    不可䏍……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蘇鈺忽然想起來,她在知道楊鑫這個名字,看到楊鑫那張臉時,她就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這種熟悉,來源於經常被某種視線觀察。

    當她要尋找那個視線時,卻總是能看到楊鑫的側臉。

    起初她還覺得沒什麼,但後來楊鑫出現在她視野裏的次數逐漸變多,自然就對他的臉有了些印象。

    難道說,在我們從未真正開始交流之前,他就一直在暗戀我?

    暗戀,是一種什麼感覺?

    蘇鈺又開始發呆了……

    ……

    經過老師的警告,班上的謠言也消停下來。

    可官方下場阻止,那就更說明此前那些傳聞並非是謠言。

    也就是說,蘇鈺確實喜歡楊鑫,甚至兩人還談上了。

    不然班主任爲什麼要找他們談話?

    好在他們現在被拆散了,這事也讓很多喜歡蘇鈺的人歡呼雀躍。

    一向愛拖堂、霸佔體育課、在後門神出鬼沒的班主任,如今在他們眼裏,倒顯得可愛許多。

    只是在他們看來,本該失落沮喪,甚至是抱頭痛哭的楊鑫,卻跟沒事人一樣。

    這就有點奇怪了。

    他都不傷心的嗎?

    那可是蘇鈺啊!

    不過也不是沒有傷心的人,就比如關希文。

    在他得知楊鑫和蘇鈺都被班主任談話後,他默默地躲在角落哭了一陣。

    雖然兩人被老師給拆散了,但這段關係足以證明,他們是互相喜歡的。

    既然這樣,那他就只好退出了,可決定退出的那一刻,他鼻子微酸,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掉。

    就好像在一瞬間失去了什麼,心裏空落落的。

    其實他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所謂的退出壓根就不存在,這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而已。

    當他回到班上,悄悄地對楊鑫說了句畢業後你一定要跟蘇鈺在一起時,楊鑫覺得他傻傻的同時又有些可愛。

    這種刻骨銘心的自我感動,以後不會再有了。

    上午第三節,歷史課。

    歷史老師馬文材走進來,不過他手上除了歷史書之外,還有一本厚的像磚頭的書。

    看樣子好像是本小說。

    馬文材站上講臺,笑眯眯地拍了拍手裏那本小說。

    “知道這是什麼嗎?小說。”

    “這是我從你們班主任手裏拿過來的,她從誰手上繳的我就不說了,只說這本小說,文筆雖然一般,但故事性很強,我沒怎麼看過這樣的歷史小說,有沒有人給我科普一下。”

    這下班裏的同學可來勁了。

    網絡小說在如今這個時代,可是很多人,尤其是學生的娛樂項目。

    等到了4G時代,直播、短視頻開始興起,網絡小說的影響力,也就逐漸減弱了。

    “老師,這一看就是架空歷史文。”有人道。

    “架空歷史文?”馬文材好奇地看着說話的學生。

    “就是以古代的某個朝代爲背景,或者完全自創一個換幾個稱呼,然後寫出來的歷史文。”另一個學生說道。

    “哦,懂了,那今天我們就不講書上的東西了,就講這本架空歷史小說。”馬文材道。

    啊?

    講小說?

    全班學生好奇地看向馬文材,就連楊鑫也放下手中的筆,不再做題。

    “這本小說我看了個大概,故事我就不討論了,就以歷史來看,它有幾個很明顯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第一,這個作者說西紅柿是外來蔬菜,不是中國產的,還有辣椒、玉米、胡蘿蔔、花生等等,他都說這是外來品種。”

    “作爲歷史老師,我得給你們講一個常識性的問題,首先,他說的這些蔬菜都不是憑空長出來的。”

    “中國古代的主要農作物是五穀,分別是稻、黍、稷、麥、菽,而這五穀也並非是憑空出現的,它們都需要人工培育,比如黍,今天我們稱之爲‘糜子’,子籽脫殼以後就是黃米,多用來做糉子、豆包、年糕。”

    “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黍都是大米、白麪一樣的存在,據考古研究發現,大約在距今9000年至7000年前,生活於黃河中下游兩岸的人們開始了對黍的馴化。”

    “黍雖然有很多優點,但缺點也是明顯的,那就是產量低,於是第二種野生植物進入了我們先人的視線,這就是粟,先秦時期稱之爲‘稷’。”

    “粟的產量優勢使得人口的增加有了食物基礎,更大規模的部落和社會形態得以出現,中華文明的雛形得以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孕育出現,所以,古人以‘社稷’指代國家,就足以證明粟的地位在古時有多麼重要。”

    “古人對五穀的馴化,使其擁有了可以量產的能力,才誕生了華夏文明,而這種馴化的能力,就是培育和雜交技術。”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農業,它就不可能形成一個文明,那麼在歷史長河中就極其容易被淘汰,因爲它不夠穩定,有了穩定的農業基礎,人們才可以在吃飽的同時,發展更多的農業屬性,比如培育蔬菜、瓜果、牲畜等等。”

    “大家知道騾子吧,馬跑的速度很快,但是耐力不足,驢呢,耐力很強,但速度不快,於是古人就將二者雜交,生出了騾子這種動物。”

    “但這種動物有個缺點,就是沒有生育能力,它需要人爲的不斷雜交、飼養,中國幾千年來,騾子一直存在,直到工業化的出現,汽車的運輸能力遠超動物後,騾子才逐漸消失了。”

    “所以,蔬菜西來,這是個具有極大爭議的問題,當然這也不能怪作者,因爲教科書教我們的就是所有的蔬菜都不是產自中國。”

    馬文材這麼一說,大家也覺得有點怪。

    以前他們還認爲沒什麼,畢竟世界上又不是只有中國一個國家。

    別的國家在同一時期很優秀,能夠產出一些中國沒有的東西,這不是很正常的事麼?

    但馬文材提到的培育和雜交技術,確實是一個不能忽略的點。

    既然歷史上中國一直處在領先地位,那麼無論是人口還是生產力,應該都是世界第一。

    照理來說,有龐大的人口,又有領先的培育和雜交技術,本身又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怎麼可能所有東西全都是外國來的?

    楊鑫倒是不奇怪,因爲馬文材這個觀點是合理的,中藥就有很多是培育出來的。

    古人在培育這方面,絕對是領先世界的,畢竟直到2023年,歐洲才知道大糞可以沃肥,提高農作物產量。

    他們如果真的有先進的培育技術,還會出現屎尿之都?

    另外,楊鑫記得前世看過一個新聞,漢陽陵考古似乎就挖出了花生和玉米,不過因爲是孤證,沒有下定論漢朝就有了花生和玉米。

    不像西方,隨便一挖就說是幾千上萬年前的東西,連個能證明的文獻都沒有,就言之鑿鑿。

    “第二,世界地圖是西方人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