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牽子經獻策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劍從天降字數:2319更新時間:24/07/19 22:26:45
對於呂布的催促,牽招微微一笑,只是恭敬對蘇曜行禮道:
“蘇君侯,對於這些歸順的烏桓聚落,在下認爲可從三方面來着手。”
見蘇曜示意,牽招繼續道:
“第一,乃是分而治之。”
“以君侯的威望,正可趁此次封賞的時機將這些烏桓聚落打散,重新分配土地,避免他們形成新的勢力集團。”
“同時,對於這些聚落咱們都應該要派遣漢官進行監管,確保他們遵守大漢律法,服從平剛城的管理。”
“拆分重組。”
蘇曜點頭:
“說的不錯,這是題中應有之義。”
“正所謂力合則強,分則弱。”
“這些部落以後是要和漢民混居融合,不能讓他們像過去一樣,自由散漫的抱團擴張。”
“君侯所言不錯,確實如此。”牽招點頭。
“那第二呢?”
見蘇曜贊同,牽招繼續道:
“第二,則是恩威並施。”
“有了漢官的監管,我們就可以對於那些烏桓人進行更準確的甄別,對表現良好者,應當給予一定的優待和獎勵,再從中挑選一些忠誠能幹的頭人進行扶持,而對於那些心懷不軌者,則需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如此一來,既能夠讓歸順的烏桓人感受到大漢的恩澤和威嚴,又能夠確保他們不會再次反叛。”
“而第三”牽招接着說,“在下建議君侯可從各部徵調壯丁和勇士出來組成一支義從軍。”
“這樣一來削弱了他們的力量,二來也更好的讓他們建立起對君侯的依附,更加不敢心生二心。”
“這一次出塞君侯所帶精兵有限,這支義從親軍正可以作爲咱們的補充力量,既可以用於守衛邊疆、抵禦外敵入侵的正面作戰,也可以作爲咱們的機動部隊,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快速出擊部屬、打擊那些不軌之徒。”
說完,牽招向周圍拱了一圈手道:
“不知君侯和各位以爲如何?”
牽招的計策在公孫瓚聽來簡直再熟悉不過。
這是大漢對於內附在塞內烏桓人基本就是這麼做的。
公孫瓚自己的白馬義從,就是這麼來的。
在這次與丘力居叛軍的戰鬥中,那些同是烏桓人的義從也是奮勇拼殺,保護他一路撤進了管子城。
可以說,公孫瓚很清楚,這一套方法下來,那效果定然是不錯的。
但是,難就難在,此計對於控制力的要求非常之高。
即便是他,也只能在那些久居漢地的塞內烏桓身上做到。
那裏的烏桓人,說是烏桓,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和漢人的差別已經不大。
漢胡混居下,他們說漢話,起漢名,編戶齊民,接受統一管理。
若不是當地官員嚴防死守,禁制他們由胡變漢逃避義務,這些人早已徹底融入漢人生活,幽州關內瞬間就能多出一兩萬漢民出來。
是的,當地官員是嚴防死守。
與後世的各種逆向民族主義者和現實利益面前各種漢改少不同。
此時的大漢,乃是名副其實的燈塔,周邊各民族無不以大漢爲榮,削尖腦袋想要成爲漢人。
而大漢朝廷和士林輿論上則是嚴守民族大義,其堅決維護華夏正統,強調民族界限。
儘管胡漢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在官方的政策上,兩者依然是涇渭分明,對胡人的歧視根深蒂固,不容隨意變化。
關內烏桓都是如此,這關外的烏桓人就更是這樣了。
他們長期生活在塞外,與鮮卑等異族爲鄰,保持着濃厚的遊牧民族特性,對漢朝的歸屬感遠不如那些塞內烏桓,而受到的歧視卻是超級加倍。
想要讓他們歸心,把這樣的政策落在實處,那實在是難上加難。
考慮到這位君侯甩手掌櫃的作風,一旦決策定下來,到時候麻煩可就全是自己的了。
於是乎,就在衆人的一片贊譽聲中,公孫瓚趕忙提醒道:
“牽掾吏此計甚妙,不過具體實施起來,還有一些重要問題,不可不察啊。”
“哦?”蘇曜道,“伯圭兄且說來聽聽,看看咱們能不能解決。”
公孫瓚點頭道:
“首先,是漢官的選派問題。”
“這些漢官必須熟悉邊疆事務,有威望有能力,能夠震懾那些烏桓人,同時又能公平公正地處理他們之間的矛盾。”
“否則的話,反而激化矛盾,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蘇曜聽了點了點頭:“伯圭兄這是主動請纓啊。”
“啊??”公孫瓚瞪大了眼睛。
蘇曜笑道:“如此重任,自然非你不可啊”
“白馬長史名揚塞外,烏桓人皆知你的大名。”
“同時你白馬義從鼎鼎大名,對於烏桓人習性和我漢家規矩也是一清二楚。”
“更關鍵的是伯圭兄不但生於遼西,更是久任邊官,對於邊塞事物和可用之人一清二楚。”
說罷,蘇曜不給公孫瓚反應的時間,拍板道:
“此事便交由你來負責牽頭,子經兄從旁協助,你們優先從軍中挑人,不夠的話,就在幽州各郡縣繼續挑選,我回去讓人跟劉使君打招呼請他配合,咱們齊心協力務必把此事做好。”
“.”公孫瓚愣了一會,心情複雜的抱拳應喏:
“君侯謬讚了,瓚雖不才,但既蒙君侯信任,定當竭盡所能,不負所托。”
“那還有問題嗎?”蘇曜問。
公孫瓚頓了頓,問題當然還有很多,不過下來一個才是最關鍵的。
只見他點頭道:
“下來是這烏桓義從的籌建問題。”
公孫瓚繼續道:
“這些烏桓壯丁和勇士雖然勇猛,但其天性好鬥,桀驁難馴,故而更需要嚴格的訓練和紀律約束,否則難以成爲可靠的軍隊。”
如果說上一個問題砸到自己手裏讓他頗感無奈,那這一個倒是公孫瓚想要爭取的差事。
倒不如這才是真正的舍他其誰。
畢竟,他可是有調教白馬義從的成功經驗。
而且,這一次,他的白馬義從被蘇君侯抽了不少,正好就此補充一下。
然而,他自告奮勇的話還未說出,蘇曜便直接宣佈了任命:
“此事便交由奉先兄負責。”
蘇曜看向呂布:
“呂兄身爲我度遼軍長史,不但勇武過人,又善於治軍,定能訓練出一支精銳的義從親軍。”
呂布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意外,但隨即拱手領命:“末將領命,定不負君侯所託。”
“誒?”公孫瓚發出了一聲意外的聲音。
“怎麼,伯圭兄可是覺得有何不妥?”蘇曜問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