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苦一苦百姓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劍從天降字數:2521更新時間:24/06/26 15:30:24
對於徐晃罷兵的建議倒是正合了楊奉心意。
他雖說領是一萬人,但實際真正有力的戰兵也就六千餘,此番慘敗不說傷筋動骨,那也是雙腿截肢了。
正面作戰是基本不要再想了,畢竟最後親領的這兩千兵是他楊奉安身立命的本錢,萬不可有所閃失:
“可,郭大將軍那裏他又要如何交代呢?”
他身爲前軍大將的身份,可是特意放棄了隨郭太攻略河東郡城機會,再三保證,才討來了這麼個緊隨匈奴之後寇掠太原的美差。
楊奉本想着能藉機擴大下勢力,沒想到一下子反而差點把他幹回起點。
真是見鬼了,早知道還是老實去打郡城,打掉了起碼還能撈到那裏武庫中的裝備,現在這損兵折將的要如何是好啊。
難道就老實說自己被一個人幹穿了丟了4000戰兵?
他就是敢這麼說,那郭太敢信嗎?
難啊,楊奉只是想象一下頭都要裂開了。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屠川突然開口:
“不如...咱們就說有數千漢兵支援?”
數千漢兵?
楊奉聽得心頭一亮。
是了,只要誇大敵軍的規模,就不會顯得我軍無能了。
反正現在知道真相的也就只有區區三個人而已,說自己敗給了數千漢軍,總比說敗給了兩百人對軍心的影響要小的多。
還能藉此機會留在永安縣內,以整固城防的名義再苦一苦百姓,抓緊補充損失。
越想越覺得對路了,楊奉總算展開了點眉頭,欣慰地說
“公明啊,你這親兵很是機靈啊!”
徐晃不愧是做過幾年郡府吏員的人士,見此也是打蛇隨棍上,趕緊引見屠川給楊奉。
經過此後又一番討論,徐晃和屠川也算是贏得了楊奉的信任。
不信任也不行。
在楊奉承受如此重大損失後,他已經沒什麼人可用了,身邊這兩位現成人士既然表現出了忠心,又有勇有謀,那他不用還能用誰呢?
下來在擬定完發給郭太的彙報後,楊奉突然回過點勁兒,稍有不安
“就是不知這能瞞多久,咱們是報了數千官兵,可那官兵要是大肆宣揚戰果,若是傳出去,豈不是漏了餡?”
不過楊奉的擔心暫時還是多餘的。
——“什麼?你不準備報這份戰功?”呂布驚呼一聲。
晉陽城五里之外,急行而至,趕在死線前抵達的衆人在這進城的前夕,突然聽到蘇曜做出如此勁爆的決定。
此次清繳4000黃巾軍的戰功,他竟然一點不要!
“此行本就是爲呂大人打戰功的嘛”
蘇曜灑脫道
“而且真的如實報功的話,那些白波衆的處置也會比較麻煩吧。
他們畢竟都曾是我大漢子民,如今既已經放下了武器,我希望能讓他們在祁縣有個新的開始。”
對,這才是蘇曜的目的。
他現在沒有權限收編白波軍殘兵,若是上報郡府,這些兵卒很可能按慣例被斬首以儆效尤。
而若是豢養私兵,首先蘇曜不知道是否會觸怒朝廷,讓他直接變成紅名公敵,僅就說那數千人額外的支出壓力下,蘇曜就不可能白白養着他們。
那麼最好的選擇就是讓這些白波殘兵們解甲歸田,回到蘇曜那個已經把聲望和要人好感都刷滿的新手村,將其解散轉化爲當地的人力儲備。
這樣隨着未來天下大變的到來,或者蘇曜升到了足夠高的地位時,那他就可以很快拉出一支忠於自己的部曲,效那魏武故事,在天下取一立足之根基。
比之這種大事,那點小小的軍功當然算不得什麼,他當即大方的表示,可把所有斬獲人頭都記給呂布和自己這些的手下,換取對他們對安置百姓一事的默不吱聲。
老實講,蘇曜這點小心思,若是有一得力謀士在恐怕很輕易的就會看穿。
因此蘇曜說的時候就一直緊盯着呂布的眼睛。
然而很幸運,呂布顯然並沒有通過鑑定,他的心思全用來暗爽和感嘆了:
“那祁縣王家認識你真是走了大運了,這麼多勞動力過去,我看他家馬上就要騰飛啊”
呂布的感嘆確實有點道理,這不,在早些時前,剛剛接受了第一波王大眼部千餘人俘虜的王家老里長,正樂的眉開眼笑呢。
投入了200壯丁,這一轉頭就收穫上千勞力,他這輩子什麼時候做過如此成功的投資啊!
幷州之土,地廣人稀,在胡人騷亂後更是大量土地拋荒,而眼下又恰在春耕時節,如此多勞力的涌入,瞬間給了老里長無限的勁頭和希望。
雖然現在還未播下種子,但老里長他彷彿都已經嘗到了秋收時的喜悅了。
“好好好,放心吧,這裏以後就是你們的家了,再有誰問,你們都是河東來逃的難民,切莫再提那曾經的黃巾舊事了!”
黃巾衆們紛紛感恩戴德,大禮道謝......
沒有的事兒!
他們每個人臉上掛着仍然是麻木的神情,是對命運的認命,間或還有一絲解脫。
只因他們仍然沒有自己的土地,甚至未來還要上交70%的佃租。
不過雖然如此,但他們也已相當滿足,所以雖然表情淡漠,但卻也絕不會再去動反抗的念頭。
等等,沒地還要交70%佃租,就這還能滿足?他們莫不是腦袋壞掉了?
這還真不是。
正所謂苛政猛於虎啊,這天下雖自後漢光武中興以來,田稅重回三十稅一。
但正所謂東頭缺了西頭補,朝廷輕田稅的同時丁稅(人頭稅)名目卻種類繁多。
小兒七歲時便要開始納每年二十三錢的口賦。
待到成年後除了常規人人要交一年百二十錢的算賦外,男子還要再繳納錢三百是爲更賦,以及男女都要上交皇帝私用的六十三錢獻費。
這還是僅是中央朝廷的正賦,其他數之不盡的地方攤派雜費,其力度多寡就全看當地官吏的刮地水平了。
在這等一番層層搜刮下去,平頭百姓的五口之家,普通年景縱有百畝之田,一家也僅能夠混個溫飽,若是糟個災,有個病什麼的,那就只能各憑本事了。
然而彷彿天亡炎漢似的,越是這天災人禍,疫情橫行的年景,朝廷卻還不停不休的加派。
本來桓帝時就已在原有田賦上多加了10錢,而今陛下不但不予取消,反而又在數年前,以洛陽火災,南宮被毀爲由,再苦一苦百姓,於已有基礎上又再加派了每畝10錢!
真是奪命連環鎖,一招招的緊箍咒念下去,百姓們兜裏還能有錢嗎?這日子還過得下嗎?這還不反他娘的?
不,只能說華夏的兒女們太良善了,但凡還能混口飯吃,哪怕賣兒賣女,只要能堅持下去,也沒幾個願意做那提刀造反之事。
而真正逼他們走上絕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貪官污吏們恣意妄爲的攤派徭役之苦。
是的,本來朝廷制度上規定的每人一年僅一月的徭役,因爲一項特殊的規則,使得大量百姓一年到頭幾乎無時無刻的不在服役,淪爲地方官吏的家奴私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