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罪證與科學(第三更,求訂閱)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小魚的命運字數:2476更新時間:24/06/26 15:25:37
    遙遙領先!

    南洋真正遙遙領先的技術是什麼?

    是晶體管?

    是集成電路?是電子計算機?

    是……微電子技術?

    其實都不是,衆所周知,南洋的製藥和醫療技術最爲發達,甚至遙遙領先的。

    什麼是人類的通病?

    貪財?

    好色?

    不……凡人皆貪生。

    說白了,就是怕死。

    君不見,從洛克菲勒開始,有錢人最喜歡的幹的事情,就是投資醫學、醫院。

    嘴上說着是爲了全人類的健康,可本質上還是爲了自己——通過投資醫學來爲自己續命。

    人嘛,越有錢就越怕死。

    二十世紀富豪們年老之後喜歡投資醫院和醫學院,爲得是借醫生之手延年益壽,而到了二十一世紀,頂級富豪總喜歡投資一些生物醫藥公司,爲的是借科技續命。

    像扎克伯格 30歲就開始投資生物醫藥,本質上,也是爲了借醫藥續命,兩個世紀的投資重點爲什麼有所區別?

    說白了,是經過一百年的進步,人們終於弄清楚了一件事,就是醫生的技術水平提升是有限的,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個人技術再好,沒有先進的醫療器械以及藥物,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生物醫藥自然深受富豪們的喜愛。

    在爭取活得更長這個目標上,富豪們絕對是一致的!

    在這一點上,李毅安也可以和他們達成共識,或者說,正是在他們的啓迪下,口袋裏剛有個幾百萬的時候,他就開始投資醫藥,而其中就有鏈黴素,也正是靠着鏈黴素,這種治療肺結核的抗生素,帶動了南洋醫藥業的崛起。正是靠着對鏈黴素的壟斷經營以及高定價,讓健民公司成爲南洋最贏利的企業,也成爲一家舉世矚目的企業。

    甚至健民藥業被稱爲“世界上最大的金礦”,以此來形容它的撈金能力,也正因爲如此,在藥物專利問題上,南洋甚至不惜和世界衛生組織鬧翻,以保證健民藥業不至於成爲政客們的“犧牲品”。

    藥物是領先的,醫學同樣也是領先的,這並不僅僅只是得益於南洋六大的醫學院中吸納了第一流的德國教授,還有一個不爲人知的原因是——南洋收容了大量的“死亡醫生”。

    這些死亡醫生大都涉及到在集中營裏利用猶太人做實驗,從而獲得了大量的數據,就像奧地利解剖學家愛德華·彭科夫繪製、出版的《人體解剖學圖集》,就是三德子的“反人類學術成果”。書中,有大量精細的解剖圖,裏面對細節的刻畫、對色彩的應用,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紀,也沒有任何對手,因爲彭科夫書中的圖文,全都是根據現實1:1復刻的,數據來源,正是二戰時被處死的囚犯!

    而這套不知靠着多少囚犯的積累的圖書,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其珍貴的,國爲它畫得實在是太細緻、太正確了,無論是神經、器官、肌肉還是骨骼,都精準到了極致。用它作爲指導書,很多醫生才能順利完成手術。

    當然,這只是一方面,事實上,在南洋醫學界有相當一部分數據其實是源於納粹的人體實驗數據。甚至還有不少在集中營裏磨練過技術的醫生,直接在醫院任職並在醫學院任教。

    也正因如此,在短短幾年內,南洋的醫療水平就直追歐美,在外科領域同樣也是如此。

    “……通過多次試驗發現:一個人的器官可以在另一個人的體內存活一段時間,並且用人體器官的組織來挽救生命是有可能的……”

    永寧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的醫生辦公室裏,翻看着手中的這份德文的數據,張文光的眉頭鎖成一團。

    和很多醫學生一樣,畢業於南洋大學醫學院的張文光,同樣受教德裔的教授,他永遠都不知道,他的導師約瑟夫教授到底是什麼人,他是不是曾在集中營中用做過試驗,是不是有過某些行爲。

    對此,他是一無所知的,畢竟,沒有任何與約瑟夫教授有關的資料。當然,也沒有多少人會去關心,正像歐美各國從來不關心金陵大屠殺一樣,在南洋,也沒有什麼人關心集中營。

    什麼暴行啦,什麼猶太啦。都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問題。

    作爲一名的醫學研究生,張文光甚至都不記得,自己是在什麼時候,被這份報告裏的內容所吸引,應該是兩年,他考入研究生,第一次進入那間圖書館時,就被圖書館裏數量衆多報告所吸引。

    爲了翻閱這些報告,瞭解富貴的試驗數據,張文光特意自學了德語,甚至還交了一個德裔女朋友。

    “器官移植……”

    用鉛筆在紙上重重寫下了這幾個字,然後,張文光自言自語道。

    “這或許是拯救很多病人的一個辦法。”

    作爲一名醫學研究生的張文光,有一個遠大的目標——成爲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拯救更多的病人。

    “可是器官移植同樣也是是行不通的,因爲接受他人的器官會引起身體的排斥反應……自己的免疫系統無法辨識移植的器官,因而把它當成一種外來的異物並加以摧毀。”

    看着報告中提到器官移植的問題,張文光的眉頭皺成了一團兒。

    “也就是說,想要成功的話,就必須要克服這種排斥反應。”

    其實,實驗數據中也有上百例成功的“案例”,但試驗對象都有直系血緣關係,其中既有母女也有父子,當然也有兄弟姐妹,這些實驗對象是因爲什麼原因需要做手術,就不得而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直系血緣關係,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排斥作用。

    不過,即便是如此,在張文光的看來,這樣的實驗仍然是存在很多問題,畢竟,有些器官只能從屍體中獲得,而這些實驗報告中,有一些數據表明,死亡不久後的屍體內的器官確實可以使用。

    不得不說,資料庫中的上千份實驗報告雖然看似帶着血,但是那些實驗數據確實十分寶貴的,畢竟,除了在那個特殊的環境之中,沒有任何醫生能夠進行那些試驗,並且得到這些數據。

    儘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那些醫學實驗數據本身就是三德子二戰暴行的一部分,是他們的罪證。

    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夠否認那些實驗對人類醫學進步所產生的推動作用,也正因如此,更應該珍惜這些寶貴的醫學實驗數據。畢竟,那些數據是用無數猶太人的生命換取的。

    “12個小時……”

    看着報告中提到的心臟移植後,實驗對象的存活時間,儘管他活了12個小時,但是排斥反應最終奪走了他的生命,張文光的眉頭緊鎖,自言自語道。

    “能不能利用某種藥物抑制這種排斥反應呢?”

    想到這,張文光又在筆記本上,寫下了“排斥反應”以及“藥物抑制”這幾個字,接着用筆在藥物兩個字上畫了一個圈。

    儘管對於應該用什麼藥物來抑制排斥反應,張文光完全沒有任何頭腦,但是有了一個想法之後,接下來所需要的就是努力去實現它。

    在這個寂靜的夜晚,醫生辦公室內的燈光明亮,俯首於桌前的張文光,就這樣凝視着面前的資料,研究着排斥反應的原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