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山寨也是強國之道(第三更,求訂閱)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小魚的命運字數:2576更新時間:24/06/26 15:25:37
狼崽子!
在南洋,像佳和這樣的狼崽子有很多。
其實這也是南洋企業最特殊的地方,很多看似獨立的企業,實際上都是大公司的影子子公司,他們的創始人出身於大公司,產品也是爲大公司作配套,其企業是大公司供應鏈的一部分。
但在這些影子子公司之中,也不乏產品直接與母公司形成競爭的企業。而這些企業的主管同樣來自大公司。
創建這些企業的目的是什麼?
是爲了“養狼”。
而“養狼計劃”是去年李毅安提出來的。簡單來說就是派出公司的骨幹到外界創辦企業,從而活躍南洋企業界,不至於出現一家獨大的狀況。
南洋最特殊的地方是,公司的投資涉及到方方面面,當年爲了打下工業基礎,投資的領域極多,從基礎建設到企業建設,而這些企業大都是“獨家經營”,也就是“一業一企”。
面對這一局面,李毅安所想到的是什麼?
壟斷式的經營只會帶自大和呆滯不前。
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如何能培育出成功的企業?
如果一個行業只有一家公司的話,又談什麼競爭。於是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李毅安提出了“養狼計劃”,就是派出企業員工出外創業,給他們提供貸款、投資,甚至市場,幫助他們發展起來。
通過人爲的樹立競爭對手,讓各個行業領域的活躍起來,只有當競爭對手出現的時候,大公司才會不至於因爲行業壟斷而躺平。
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爲了培養出企業的競爭對手。
這些“狼崽子”未來會成長到什麼地步?
沒有人知道答案,但是他們的出現確實活躍了市場,打破了大公司對行業的壟斷。
而在他們成長起來之前,那些大公司就像母狼一樣,在源源不斷的向小企業提供着它們成長所需要的乳汁。
“方經理說這是割草機,美國那邊的新產品,去年剛剛上市,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每一臺都能賣好幾百美元。”
……
用另一個世界最熟悉的名詞就是“鮎魚效應”,過培養出競爭對手,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簡單的一句話裏,透露出來的信息量很大,雖然不知道公司是通過什麼渠道得到的它,但是馬飛壓根就不在意這個,他關心的是,這個產品能不能生產出來。
指了指面前的割草機,馬飛壓低聲音說道。
這就叫做企業的統一戰線。就是所謂的產業航空母艦。
佳和油鋸廠,廠長的辦公室。
“我們需要一羣狼崽子!這個世界上,獨狼難行,只有結爲狼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擊敗真正的對手——外國的競爭對手!”
關鵬舉有些好奇的問問道。
“馬飛,這是臺啥玩意?跟手推車似得!”
開口說道:
“廠長,你帶人把這個割草機給拆了,看看咱們能不能仿製不!”
“不過,按方經理的說法,這臺割草機不是市場上的產品,是美國一家公司正在研製的樣品機,目前還沒有投入市場。”
因爲在本質上他們是一體的,這也是李毅安所強調的“南洋是一家企業”,家企業的競爭對手是誰?
這是去年,李毅安在公司高管會議上的講話,也是南洋的行業領袖培養“狼崽子”的原因。
在工人們的幫助下,板條箱被拆開了。
並不是內部的競爭對手,而是外部的,那些外國企業就是爲了和那些外國企業去進行你死我生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之下,所有人都必須要結成一個緊密的同盟。
“我看一下。”
仔細檢查了一下,關鵬舉說道。
“這個產品似乎也不複雜,就是一臺汽油發動機驅動旋轉刀片而已,仿製它應該沒有問題。”
點了點頭,關鵬舉立即叫上幾個人,拿出工具,三下五除二便將這一臺割草機給大卸八塊。
在關鵬舉研究着那臺汽油發動機的時候,望着一地的零件,馬飛開口問道:
“怎麼樣,咱們能仿製麼?”
“這發動機是美國產的吧?這做工可真好!這種發動機比寶馬同類發動機好多了,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功率更大,這美國佬,真不愧是美國佬啊。”
拿着零件,關鵬舉有些感慨的說道。
“誰讓你做發動機了,直接用國產的寶馬發動機替代就是了!咱們造油鋸,用的發動機不也是BMW的嘛。”
馬飛的話音頓了頓,接着說道:
“用國產的發動機,還怕帶不動一個割草機嗎?”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
關鵬舉拿着發動的配件,說道:
“這個發動機真的很先進,功率是4KW,從功率上來說,用BMW同類發動機替代完全沒有問題/”
“你的意思是,咱們造發動機?”
關鵬舉仔細研究了下,然後說道。
“不過這個割草的刀片,應是一種合金材料,南洋的鋼廠有沒有生產類似的材料不清楚,不過咱們造鋸條用的鋼料,應該不比它差,可以直接用它替代!”
拿起割草鋸片,關鵬舉接着說道:
“不過就是不知道,這樣的替代,在壽命上能不能達標,這個需要們進做進一步的試驗!”
“那咱們就先造這個產品吧!”
馬飛馬上說道。
“咱們什麼時候能造出它,能不能趕上下半年的展銷會?”
“一個月!”
關鵬舉呵呵一笑,接着說道:
“說起來,它並不比咱們的油鋸複雜,最多一個月就行!到時候肯定能趕上展銷會的。”
就在仁和油鋸廠收到割草機這個看似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產品時,南洋的很多企業都收到了某些產品,其中既有像仁和這樣的“狼崽子”,也有豐禾這樣的行業龍頭,作爲南洋最早的收割機生產企業,它不僅生產了南洋第一臺水稻收割機,而且還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木薯種植機以及收獲機,解決了木薯機械化種植收穫的問題,從而爲南洋農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
不過豐禾公司的管理層非常清楚,木薯只是替代食物,畢竟南洋的主食還是以大米爲主,因此解決水稻的機械化種植,就成爲了擺在公司面前最大的課題。
只不過相比於木薯種植的起壟、插杆,水稻機械化插秧更加困難,而就在他們的進展不大的時候,卻收到了一臺插秧機。
“這就是插秧機嗎?”
公司經理何銘和二十幾名項目組的技術人員圍着這臺沒有任何標識的插秧機,驚喜之餘更多的是疑惑。
“對,聽說是情報部門通過一些特殊渠道弄來的工程樣品。”
何銘對身邊的技術人員簡單解釋一下後,就說道。
“這是我們唯一的樣機,而且技術資料也非常有限,所以你們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先摸清楚它的工作原理,等到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摸清楚原理之後,再對這臺工程樣機進行了解剖,正式從實體的內部機械結構、零件、材料去瞭解它,然後再原樣複製出來。”
原樣複製,其實就是“山寨”,在這個機械時代,很多機械設備都可以通過逆向工程,將其完全山寨出來,這並沒有什麼難度,或許會涉及到金屬加工、零件公差等一系列的問題,但只要慢慢去摸索,總能解決相應的問題。然後在這個過程之中實現企業的技術進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