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血洗兩淮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仗劍至天涯字數:2643更新時間:24/07/03 04:28:58
第623章 血洗兩淮
第623章 血洗兩淮
一場小雨悄然而至。
雨下着。
天灰濛濛的。
吹來的風帶着涼意。
“大明究竟要等到何時,才能實現對糧食的自給自足啊。”朱由校駐足於小亭,擡頭望着灰濛濛的天,言語間略帶感觸道。
“對於大明而言,處在一個動盪的大變局下,戰爭是無法避免的事實,朕也知道國雖大好戰必亡,但是朕同樣也清楚,國雖大忘戰必危啊!!”
“陛下,臣堅信大明能夠實現糧食的自給自足!”
在旁站着的徐光啓,表情略顯複雜,微微低首道:“快則三載,慢則五載,我朝在北方諸省的糧食種植,必定能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等到了那個時候,以京城爲首的京畿腹地,乃至整個北直隸,就可以逐步改變獨靠漕運漕糧供應的局面,這對於社稷而言,對於朝廷而言都是利好的。”
“如此說來,卿家對遼東的引水植稻一事,是有着極大信心的?”朱由校眉頭微挑,看向徐光啓說道。
“臣有信心!”
徐光啓重重點頭道:“就天啓二年在遼東都司下轄各地,遴選出的那批引水植稻試驗田的長勢,儘管跟東南諸省所種水稻存在差異,但是經遼東各地彙總所得,無不闡明一個客觀事實。”
“遼東的氣候固然寒冷,但是遼東土地卻很肥沃,這打破了世人對遼東貧瘠的固有觀點,而且最爲重要的一點,水稻種植是可以通過培育適應遼東氣候的良種,設法增加水稻的畝產量,繼而逐步在遼東大面積推廣種植的。”
“而且在遼東這塊土地上,是可以通過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的輪種套種,來增加農作物的產區規模,陛下先前給予的意見極具前瞻性,這對於大明農業的發展,是具有奠基的重要意義的!”
朱由校笑了起來。
他沒有想到徐光啓去了趟遼東,居然也學會了講這些話,不過見徐光啓表情這般嚴肅,朱由校也知道這些是徐光啓的肺腑之言。
“對於遼東地區的平叛戰,甚至是跟建虜展開僵持狀態,朝野間非議與抨擊的很多。”朱由校輕嘆一聲,臉上的笑意也沒了。
“就朕知曉的一些主要觀點,無非是對待建虜以下犯上的事實,朝廷能做到將首惡處決,讓建虜遭到重創就行了,這是何其的可笑!!”
“被建虜八旗竊據的建州三衛,包括先前被朝廷捨棄的奴兒干都司,其實境內都有大批肥沃的土地,關鍵是這些土地處在平原地帶,是,上述地域的氣候惡劣了些,寒冬的時間比中原腹地要更久一些。”
“不過朕卻始終覺得這天下沒有不適宜的地方,辦法總比困難要多,想要真正解決大明邊患的辦法,那就是將臨近大明的土地都征服,而征服僅是個開始,要紮根,要繁衍,要融入,唯有做到這一點,大明才能沒有邊患,至少在大明的泛東北地區是這樣的!!”
徐光啓的表情有些複雜。
如果是在先前聽到這樣的言論,徐光啓是不會認同的,畢竟大明的疆域已經足夠大了,不需要再額外增加疆域了,畢竟真的增加了,或許對社稷不是什麼好事,疆域不是越大越好的,關鍵是能否行之有效的掌控起來。
但是在去了趟遼東,對遼東地界的引水植稻,試種土豆、玉米、紅薯等物,進行對應的考察,這期間知曉一些遼東的情況,徐光啓的想法就逐步改變了。
從明初時期的主要邊患集中於北疆草原,到遼東地界的邊患不斷影響着大明,再到現在遼東要開發與治理,遼東在過去較長時間內,其實是被中樞與民間所忽略的地域,生活在遼東的人也是大明子民啊!!
如果大明真的能有有朝一日,實現以遼東爲核心腹地,構建起一個穩定的泛東北格局,那麼遼東將迎來大發展,生活在這裏的人,就能通過他們付出的勞動,得到對應的回報與改變。
這才是盛世該有的表現!!
徐光啓是不喜歡戰爭的,但是他同樣也清楚,在有些時候下戰爭不是人所能左右的,這是受時局的改變而催化的。
“到天啓五年,不管是遼東的引水植稻,亦或是逐步增加土豆、玉米、紅薯等物的輪種面積,都必須要取得顯著成效才行!”
在徐光啓感慨之際,朱由校卻眼神堅定道:“眼下大明就已經出現區域糧荒了,現在朕還能狠下心來,讓一部分百姓苦一苦,畢竟大明長久滋生的積弊與毒瘤,不是朝夕間就能取得成效的。”
“可是一時苦,不能成爲一世苦,兩世苦,朕要真是這樣的話,那就算地方出現起義浪潮,也是正常的事情!!”
“即便沒有戰爭的加持,大明存在的糧食缺口只會逐步增大,根源就在於朕明確的集約型手工製造業,會隨着時間的推移不斷擴大,這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爲脫產羣體,這部分人是不從事農業種植的。”
徐光啓感受到極大的壓力。
農業的發展與突破,可不像別的領域那般簡單,一句糧食畝產量必須提高,看似只有輕飄飄幾個字,可背後付出的辛勞與汗水,是尋常人所難以想象的,而最爲關鍵的一點,這些付出不一定帶來回報。
“臣一定盡力……”
徐光啓鄭重的作揖行禮道。
“不是盡力,是必須!!”
但是徐光啓的話,卻被朱由校給打斷了。
“臣遵旨!”
徐光啓再拜道。
集約型手工製造業的發展與擴張,在大明所處的這個時代,其實是極其新穎的存在,它的出現會打破很多固有格局,朱由校清楚他開啓的時代,是一個怎樣的存在,而想要讓大明適應這個時代,就必須要解決很多底層邏輯。
糧食的自給自足,除了要靠自身農業發展兜底外,還要對外展開大宗糧食貿易,這個時代還有很多人仍掙扎在溫飽線上,甚至很多時候都是餓肚子的,面對如此的國情,不考慮糧食這條供應紅線,就一味地去吸納更多人加入脫產羣體,大明早晚是要完蛋的。
人真的被餓紅了眼,秩序、道德、尊嚴、民俗這些都能拋之腦後,別說是殺人了,吃人都會發生。
更別提想發展集約型手工製造業,除了要確保糧食供應紅線外,還有很多事情要解決,最直觀的一項,掃盲就迫在眉睫!
大明文脈昌盛,在尊儒興科的前提下,大明的讀書人是很龐大的,可是真要放到整個天下,特別是在底層羣體間,可是有着很多人是睜眼瞎的,他們這輩子出生在原籍,成長在原籍,老死在原籍,這輩子就在那一畝三分地下活動,原籍地有一些識文斷字的,就能幫着解決一些問題了。
可是要從他們之中吸納一些人,邁進脫產羣體的序列下,讓他們從事各種領域,不認識字,看不懂圖,如何能推動標準化的流水作業?
“陛下!兩淮急遞!”
就在朱由校感慨之際,一道聲音的響起,讓朱由校回過神來,而在旁站着的徐光啓,則詫異的看向跑來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
在徐光啓的注視下,王體乾恭敬的捧起急遞奏疏,朱由校伸手接過,在打開看到的那剎,朱由校的嘴角露出一抹笑意,“這個戚金,在兩淮是殺瘋了啊。”
咯噔。
聽到此言的徐光啓,心裏猛然一緊,在這一時期下大明表現不平靜的地方,可不止是遼東、川貴、九邊、朝鮮等地,在大明的兩淮與浙江,那同樣是不平靜的,這兩處地方都很富庶,但是也太過富庶了,使得一些人跟着不老實了,總是想着要跟朝廷對着幹,以此來確保他們的利益不受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