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海外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吃紅薯不字數:4044更新時間:24/07/02 11:41:34
    徐家。

    方臨找來,因爲知道徐闊老在碼頭、船隊有一些乾股,拿下南洋船隊四成乾股後,特意過來,詢問些東西。

    “這次見面,就該問方老弟改叫方鎮撫了。”徐闊老將方臨迎進來,笑呵呵道。

    自從那日領了聖旨,許多人對方臨的稱呼就從方掌櫃變成了方鎮撫。

    “徐大哥,不過一個虛職,從前怎麼相處,以後還是怎麼相處,就別磕磣我了。”

    方臨知道,徐闊老打趣的同時,實則也是對他如今態度的一個試探。

    果然,聽他這麼一說,徐闊老哈哈一笑,態度恢復到了從前,大大咧咧攬着他肩膀就往裏走:“管它什麼虛職不虛職,在我眼裏,那也是從五品的大官,方老弟今中午可得留飯,和我喝酒慶祝一番。”

    徐妻準備了好酒好菜,兩人坐下。

    徐闊老看着方臨,還在羨慕,感嘆道:“我若是能做一個從五品的官兒,哪怕是一個虛職,在我老徐家,也夠在族譜上單開一頁了。可惜啊,上次那個馬孟起的人物卡,我就想做此事的,可被老爺子打走了。”

    “哈哈!”

    方臨聽着笑了笑,這事他是知道的:“徐大哥,我看賢文那小子機靈,在族譜單開一頁這事,將來,可以指望他……”

    “你說那小子,唉!”

    徐闊老在外人面前再如何,說起兒子,此時也不過一個尋常父母:“那小子是機靈,從前識字就快,記性也好,四書五經背起來也快,可就是寫八股文章,他夫子總說是……那個詞怎麼說的來着,對,離經叛道!我看啊,這小子將來科舉恐怕走不通,只能經商混口飯吃。”

    “人的天賦不同,賢文那小子,天賦可能不在八股文章上,其實,我也是如此。”

    方臨搖頭,說道:“看各人緣法吧,不科舉,經商也未必差了。這個世道,徐大哥也知道,天災人禍,官場又險惡,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也是,不說這些了,方老弟過來想是有事情,我聽方老弟買了南洋船隊的四成乾股,恐怕來是問這個的吧?”徐闊老此人外粗內細,心明着吶!

    “正是,還請徐大哥與我說說。”

    “要說這個,先得提咱們府城的格局。”

    徐闊老喝着酒,與方臨說來:“咱們府城的頂尖大家族有五家,範家、谷家、馬家、邵家、段家。範家麼,在北方遼東有關係,經營皮貨、藥材生意,近來開拓了香露生意;谷家,船坊、榨油坊、瓷器坊、織布坊……各種廠坊,還有船隊,多往海外。賺了錢,就繼續開廠,擴充船隊……起勢極猛,發展極快……”

    ‘這谷家,不正是資本家的做派麼?’方臨暗道。

    “谷家賺了錢,繼續開廠,擴充船隊,花在買田上的極少,可谷家內部,對田產也是有野心的,於是,手腳不太乾淨,在詭田案上牽扯頗深,前兩月韓御史的詭田案,谷家受創不輕,傷筋動骨,近來在賣一些非核心船隊……”

    ‘原來如此,我就說,谷家好端端怎會割肉,賤賣一些還不錯的資產?’方臨會意點頭。

    “馬、邵、段三家,與谷家不同,也開廠坊,不過做的多是咱們大夏內部的生意,如今,才漸漸開始走向海外。不過這三家謹慎,掙的錢,多拿出來買地了,在詭田案中牽涉也稍輕……這五大家再往下,更弱上一些的,就是如楊家等,楊家主營茶葉生意,有不少茶莊,咱們大夏茶葉生意不好做,這兩年,在通過船隊往海外……”

    方臨聽明白了:‘範家不必說,有大大的通遼嫌疑,如今讓我坑了,鐵了心,死磕香露生意;谷家聽着是一個合格的資本家家族,在詭田案上遭到打擊;馬、邵、段三家,雖然也經營廠坊、船隊等,但更多卻是小農意識,賺錢後不捨得持續投入,或囤着錢,或買地……對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他們如此保守,將來,正好給我留出機會。’

    某種程度上說,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是谷家,反而和馬、邵、段三家沒有根本矛盾,因爲這三家更看重穩定的土地,對實業、資本擴張沒什麼想法。

    ‘土地看似安穩,可等韃子南下,全盤雞飛蛋打。我不和他們搶,我追求的是成爲大資本家,開廠坊,方便收人;開船隊,方便經營退路。相比田地、銀錢什麼,我更注重大資本家的資源調動能力,一切都是爲打造退路,將來潤人做準備。’方臨暗道。

    徐闊老繼續說道:“要說這船隊,其中也有許多坑,跑一趟海外,若是有心動手腳,明明大賺都能變成虧的。”

    方臨點頭,表示明白:楊家肯定會動手腳,如他這種剛剛涉足船隊行業的小白,不坑你坑誰?

    是,他是有背景,可大家都有背景,這種情況下,就是規則之內各憑手段了。

    所謂背景,只是讓你有參與進來的資格,以及讓對方不會太過分,最多大賺變微賺,不會一點臉都不要了,做成負的還要讓你倒貼錢。

    “當初,谷家、楊家合開南洋船隊,楊家也沒少被谷家坑,要做船隊這一行,這一遭免不了的。方老弟,慢慢來吧!”徐闊老說道。

    “徐大哥,我心裏有數了,交學費麼?我懂,應該的。”

    方臨對徐闊老碰碗表示感謝,心中暗暗盤算:‘欲速則不達,我有耐心,此事的確急不得。慢慢瞭解船隊運轉模式,發掘人才,若是楊家太過分,抓到證據,將來釜底抽薪挖牆腳,站在道義制高點,也讓人說不出話來。’

    ……

    傍晚,方臨喊方傳輝、方赫兩人過去吃飯。

    “臨子哥,我聽說你做了從五品的大官,咱們老方家還從沒出過這麼大的官哩,要是爺奶知道,肯定高興。”方傳輝高興道。

    “我們分店代掌櫃聽說,都受了刺激,這兩天又拿出四書五經在讀。”方赫也是說道。

    “就是一個虛職,別太在乎。至於讓爺奶知道,我去了信,跟你們的信一起發出去了。”方臨笑了笑道。

    方傳輝、方赫的信,除了報平安外,就是說這兩月府城見聞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月《三國演義》第二部大賣,拿了超高的工錢。

    算算時間,這三封信也快到小和村了,可想而知,等這些消息傳回去,勢必又會引起巨大波瀾。

    今晚,方家晚飯極爲豐盛,雞鴨魚肉自不必說。

    方父、方母、田萱極爲熱情,給方傳輝、方赫夾菜;方傳輝、方赫來府城也有半年,見過世面,更拿過一月二十兩銀子的高工錢,大大提高了承受能力,也不復從前拘謹。

    飯間,方臨說起:“我這裏還有兩張‘八仙捧壽’的煙火戲票,傳輝、赫子,你們輪休得閒,可以去看看。”

    《三國演義》第二部一出,將府城煙火戲推到了一個高潮,如今,《三國演義》兩部中能改變成煙火戲的都改了,城中百姓仍不滿足,清歡小居便將目光瞄準了其他神魔。

    而無論是何種煙火戲,清歡小居都必然要免費送來一些票的。

    ‘話說,蒐集民間傳說而成的神魔,相對好寫,百姓接受度也接受度高,容易大賣。’方臨思維發散地想道。

    仲宗典那本通過分銷渠道發行的《隋唐英雄演義》,同期碰到了一本神魔《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隋唐英雄演義》在演義中已然算得上極爲不俗之作品,《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在神魔中卻堪堪爲小精品,真正銷售,兩者卻打了一個半斤八兩。

    只能說,方臨的《三國演義》大大提高了讀者對演義的閾值,《三國演義》之後,無論何等歷史演義,在讀者心中評價自動降低一檔。再就是,時至今日,讀者對歷史演義有些審美疲勞了,對神魔卻是正感興趣,就如武俠碰上了仙俠。

    ‘所以,《三國演義》之後,若是再寫,那就必要是神魔了,《西遊記》或者《封神演義》。’方臨暗道。

    “這場‘八仙捧壽’的煙火戲好看,我們看過了,去看那天,你們在店裏,不好喊。”田萱道。

    “是,伱們倆自己去,也省得和我們一起拘束。”方母也是道。

    “嗯嗯!”方傳輝高興接過票:“聽說這場新出的煙火戲一票難求,我們掌櫃的,好容易才搶到手一張,還和我們炫耀。”

    “是啊!”方赫也挺不好意思,上次過來吃飯,就拿了‘劉關張三顧茅廬的煙火戲’票,這次又是,每次過來,連吃帶拿的。

    吃人嘴短、拿人手軟,這倆小子很是嘴甜,將逗得方母、田萱逗得笑口常開,一頓飯,就在其樂融融中結束。

    飯後,方臨喊過來方傳輝、方赫兩人,說道:“我最近買了一隻船隊乾股,要派個人過去,去了勢必要跟船去往海外,你們兩人,誰願意從店裏過去?”

    方赫聽了,下意識猶豫,因爲當下在書肆的活計真的很滿意了。

    “我去!”方傳輝聞言,卻是毫不猶豫,立刻答應。

    他始終記得爹曾說的話,‘你是個機靈聰明的,可再聰明,能比得過你堂哥?跟着臨子,放下聰明,吃虧受累些,都不要計較,臨子總不會真讓你吃虧的,就是一時吃虧,過後也都會給你補回來’。

    “那就傳輝吧!赫子,你先去,我和傳輝交代些話。”

    “哎!”方赫答應着,懊惱自己慢了一步,有着錯失了機會的失落;也有方臨對他這麼好,自己剛纔卻猶豫的愧疚;更有對當下生活滿足,不用面對不確定的內心深處的竊喜……真正是五味雜陳。

    “臨子哥,你曾對我說過,淮安府城之外,還有應天、還有京師、還有海外。我從小在小和村長大,去年來到府城,現在終於有機會去更遠看看了。”方傳輝話中帶着一絲期待。

    方臨本來還打算和方傳輝說一說遠航的艱苦,對方是否確認這個選擇,沒想到反被這小子安慰了,不過因此對方傳輝更有好感,搖頭笑道:“你啊,看到你這個機靈的樣子,進去船隊,我也放心了。不過,和我說實話,聽到去海外真不怕?”

    “怕,想去更遠看看是真的,怕也是真的。”方傳輝撓撓頭,忐忑說道:“我聽別人說過,大海上有風暴,會淹死人……”

    “哈哈,這個倒是可以放心,現在造船技術發達,去南洋也經驗豐富了,你去船隊也不是苦哈哈的水手,縱使遇到風暴,不是倒黴透頂的情況,安全還是有保證的。”

    方臨看向方傳輝,說道:“就如我說的,我買了那只船隊四成乾股,算是老闆之一,你去了船隊,看在我的面子,船隊方面也會將你供着,待遇差不了。”

    “不過我問你,傳輝,你知道你去了船隊要做什麼?”

    “盯着他們,不讓他們在賬目上做手腳。”方傳輝想了下道。

    “不,楊家肯定會做手腳。一開始試探底線,應該不會太過分,就算過分,你也不用管,更不要撕破臉,記着就好。”

    “那就是學習航海本領?”

    “也不是,航海本領,那是船長、水手的事情,你只要有所瞭解,不被矇騙即可。”

    方臨語重心長道:“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你要做的,是看哪些人有本事,哪些人濫竽充數,瞭解海外渠道,整套運行模式……將來,如果另起爐竈,你能有獨當一面的本事。”

    這是一個承諾,或者說考驗,方傳輝聽明白了,激動道:“臨子哥,我記住了。”

    “嗯,那就好。”

    方臨拍拍方傳輝的肩膀,又是道:“去南洋一次兩三個月,船上時間充足,如有空暇,也可以多看看書,算術也別放下……總之,記得四個字‘多看少說’,你此去,只帶了眼睛、耳朵,不帶嘴巴。”

    方傳輝認真聽着,重重點頭。

    ……

    次日,方臨就將方傳輝帶過去,南洋船隊的管事熱情接待,楊家對此也沒什麼意見,方臨作爲合夥人,派過來一個人是應有之義,不摻入一個自己人那才是咄咄怪事。

    除此之外,方臨暫時也沒多做什麼,等待發酵。

    ‘南洋船隊的乾股,只是交學費,將來還是要有一隻完全屬於自己獨立船隊。另一方面,也要開廠坊,如此才方便遷移人口,作爲基本盤。目前,我有了足夠背景,開廠坊的資格,但大環境下,工人卻不夠,還是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切入口。’

    方臨一雙眼睛彷彿能跨越時空,看穿未來:‘不過,隨着天災人禍、土地兼併,我想這個時機很快就會到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