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傳回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吃紅薯不字數:5992更新時間:24/06/26 15:01:13
    小和村。

    喬村正等人趕着牛車回來,村口早就着的小娃娃們,一聽說有信,尤其是有老方家的信,頓時蹦着跳着在村裏喊着,各家聽到,得閒的人紛紛朝着喬村正家趕去。

    很快,喬家院內,黑壓壓一片人頭,人聲鼎沸,熱鬧無比。

    值得一提的是,宋家、白家離得遠遠的,一開始因爲宋凱、白寶嘛,後來矛盾升級,宋廣成、白老太之事……兩家人從府城回來就鬧着,到現在都沒消停。

    另外,隔壁村老陳家的人,自打陳貴雲、陳馮氏夫婦、陳寡婦上次從府城回來,那也真是嚇住了,再也沒人敢去。

    說回現場,還是那句話,小和村沒什麼消遣,每次來信,都是很熱鬧的時候了,尤其是方臨一封封信,更拉昇了這種期待。

    如今,只要信來,村人只要得空,都會過來來聽,甚至鄰村的人碰到都會過來。

    “府城就是好,上上次方家的信中,過年時的板凳龍,長有幾裏,這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見到。”

    “府城的板凳龍算什麼?也就是比咱們的長些。我聽那元宵燈會的鱉山燈,才是稀罕吶,可惜方老三家也只是在遠處看,沒說得太細。”

    “了不得,方老三家臨子如今都當上掌櫃了。”

    “季平,你們是親兄弟,叔有家也不會虧待你們,將來安安年齡夠了,說不得也能去府城。”

    接下來,方臨說了開書肆,生意火爆……又說及準備開分店,請人過來:“小叔家安安還小,就先不說,大伯、二伯家,可各出一人過來幫忙,爺爺奶奶也一同過來看看,已經聯絡好商隊,到海寧縣城就能接應,路上開銷不用擔心,已經付過了……”

    方臨信中的見聞、府城繁華,讓村人覺得有趣,乃是極難得的消遣,而一些信息,比如上次囤糧,讓村人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對來聽信就更熱衷了。

    “伯顯、仲貴,你們家娃娃進城,以後可就是城裏人了,比咱們在地裏刨食好過多了。”

    村人聽了,覺得這才正常嘛,要是府城真有那麼好,一個個輕鬆都輕輕鬆鬆發達了,那才叫不對哩!

    再然後,付家付宏的信,更印證了他們的想法,付宏因爲混幫派,被抓進大牢了。

    ……

    也有大人竊竊私語:“上次不是說,在府城,也只有貴人才能近前看鱉山燈,方家臨子能拿到知府大人的請帖,這可了不得吶!”

    老方家,方爺、方奶、大房、二房、四房聽到這兩個消息,也都是七葷八素,心情不一。

    信中提及,鄭於在飯館當學徒,大師傅對手藝藏得緊,可勁兒使喚,只能自己琢磨,不過也琢磨出來些門道,讓家裏不用擔心。

    二房,二孃方王氏抓着丈夫的手,激動得身子都在微微顫抖:“噫!哈!呀!我沒聽錯吧?臨子說讓咱家也出一人去府城?我兒子將來也是城裏人啦?”

    這番喜不自禁,都頗有範進中舉的二三分形貌了。

    這信中內容,不出意外引發了軒然大波。

    ……

    喬村正才讓衆人安靜,接着拿出下一份信,是耿家耿石的信。

    “可不是?不過先別說了,繼續聽吧!”

    這次信中,方臨先是簡略說了辯論大會,又說起七夕之時,一家人登上達官貴人的樓船,在近處觀看鱉山燈,這裏描述極爲詳細:“在近處看,鱉山燈分作一塊塊,最上頭是神明,風神、火神……下面些,松柏間有山妖精怪,鳥獸;水泊中,有魚龍鱉蟹……當開始奏樂時,風神、火神一下子活了過來,下面的鳥獸也開始奔跑,魚龍出水……”

    村人可不知道老方家的複雜,蜂擁簇擁湊過來,說着各種好話。

    在他們印象中,進城,能做一個賬房、夥計,已經是不得了了,何況開店當掌櫃?去歲方臨一家到了府城後,每封信回來,真是一封一個樣,也可以說,他們是全程見證方臨一家變化的,越是如此越是感覺震撼莫名。

    信中提及,蘇小青生了個女兒,起名耿雪兒……耿石去了方臨店裏,相比從前在糧鋪,輕鬆一些,工錢也多些……如今,不比去年緊巴巴,手頭寬裕,給爹孃、兄弟一人帶了一身衣服。

    “恭喜恭喜啊,祖望,你們老兩口有福氣,兒孫有出息,又這麼孝順!”

    村人沒想那麼多,聽到方臨開店,生意火爆;還要開分店,將老方家大房、二房的兩人帶去城裏……這連續兩個消息,震得不輕。

    這當然也值得村人羨慕,不過今日,有方臨一家的信珠玉在前,這信造成的轟動,就相對小多了。

    “沒聽信中說麼?生意還好得很,都要開分店了,還要請方老大、方老二家一人過去吶!”

    老方家的大喜事,更有村人陪襯,說着好話,這種類似‘錦衣當街’的場景,讓那份喜悅膨脹更是翻倍。

    當初,宋凱、白寶、鄭於三人組,如今就剩下他一個了,也是遠離宋凱、白寶,才得保全。

    聽到這裏,有小娃娃叫嚷出聲:“鱉山燈!是上次說過的鱉山燈!這次方家哥哥臨說得好細呀!”

    再後來,方臨一家來到府城,做大蛋糕,有了增量資源,小和村裏的老方家沾到一點點光,也比往日和睦不知多少。

    另一方面,從功利角度來講,方臨要開分店,每家店有一個本家的人盯着,也能起到一個震懾、制衡的作用,同樣,也是給村人做榜樣,獲取聲望,畢竟將來真要出海,村人這般鄉黨乃是最核心的班底。

    好一陣後。

    四房,方季平夫妻倆笑得稍有些勉強,只有大房、二房有好處,沒自家的,雖然方臨說了,是方歲安年齡還小,但他們還是難免多想,想着三房是不是還念着當初去府城的事情,心中不是滋味。

    一方面,老方家四房之間,還是有感情的。從前,哪怕各有算計,也是在有限的存量資源下,不得不爲,勾心鬥角,也沒有往死裏坑的心思——就說看似最惡劣的,小叔方季平將去府城推到方臨家之事,也不過是考慮到方歲安太小,本質上也並沒有說什麼置三房於死地的心思,臨行前,也給了人蔘。

    ……

    村人催促下,喬村正先拿出老方家的信,拆開來讀。

    “以前啊,付宏在村裏就小偷小摸……去了府城,進入當鋪當夥計,手腳不乾淨,被辭退了……後來聽說去了廠坊,這也耐不住性子,淨是走些歪門邪道。”

    然後是鄭於的信。

    ……

    “這去了城裏,有了活計,從此就是城裏人了啊!”

    “上次信中說府城囤糧,也都出了小偷,去偷歐夫子家,我家因此買了些糧食……今年賦稅這麼重,也多虧早前買了些,不然如今交了稅,糧價這麼高,一年裏大半年都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

    方爺、方奶就是純粹的高興,紅光滿面,笑得合不攏嘴:老三家本事,一重高興;老三家有本事,還念着兄弟,兒子們和睦,二重高興;老三家有本事之後,還那麼有孝心,請他們去府城,三重高興!

    大房,大伯方伯顯感嘆方父、方臨實誠,大娘方柳氏看了一眼倆兒子,想到上次二兒子從府城回來,就喊着老大,倆人得空就去找喬村正學字,聯繫今天這消息,心裏有些明白了。

    方父、方母之於方臨是爹孃,方爺、方奶之於方父,何嘗不是爹孃?從前資源有限,方臨也只能顧好自己小家,自己、爹、娘、田萱,這個小小家庭,如今形勢變化,能力所及,他也願意如同心圓一點點向外擴大,稍稍惠及一些老方家。

    “抓了坐牢,也比宋凱強些,至少不是砍頭。”

    “你說這人啊,好的好,壞的壞。臨子、耿石、鄭於都行,宋凱、白寶、付宏這些,就是不行。”

    ……

    付老爹、付老孃都被說得顏面無光,拿了信提前走了。

    一封封讀完,或報喜、或報憂,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村人說着議論着,慢慢散去。

    ……

    老方家,大房。

    回來後,方傳輝給爹孃說了,上次去府城臨走前方臨對他說的話。

    “我怎麼說,自打上次回來後,你就拉着你哥,得空就眼巴巴去跟喬村正學字吶!”方柳氏點頭。

    方伯顯聽了這些,也是感嘆:“叔有、臨子,三房父子倆都是重情義的啊!這考慮也周到,咱家兩個男娃留一個,傳宗隨我,人有些木,傳輝機靈些,學字、學算術也多些,讓輝去吧!”

    “行。”方傳宗答應道,他和方伯顯真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人老實厚道,也都是親兄弟,不在乎誰吃虧佔便宜的。

    方玉玉聽着,有些想張口,再去一次府城。

    方柳氏一看,就知道這丫頭的心思:“你上次去過府城,世面見了,心也該收回來了。”

    “哦!”方玉玉聽着,乖乖點頭。

    “娘,玉玉回來,活沒少做,心定着吶!玉玉,等二哥去了府城掙了錢,安頓下來,就接伱過去,爹、娘、大哥也是。”方傳輝說着。

    “二哥真好。”方玉玉高興道,她是真信的。

    方伯顯、方柳氏、方傳宗看到這一幕,卻是都笑了,只當作安慰,並沒放在心上,畢竟府城哪是那麼容易的呀!

    ……

    二房。

    二孃方王氏回來,猶自還在高興:“當初那把幹豆角沒白送啊,臨子真是個念情的……那算命先生說的,咱家赫赫以後能當大官,就是不成,也能進城裏做個賬房,原來是應到這裏了,準的!準的!咱家赫赫,以後也是城裏人了。”

    “行了。”

    二伯方仲貴給她潑了盆冷水:“可別想着順杆子往上爬,佔老三家便宜,有這個活計就該知足。還記得我說的麼?對老三家臨子,你得真心換真心。這樣,你留着看家,我去送赫子去府城。”

    “行。”方王氏連忙答應,她在外潑辣,那是扮演紅臉,在家可是都聽丈夫的,因爲知道方仲貴比她聰明。

    方赫在旁邊聽着。

    這一年間,他去縣裏上了幾個月學堂,也漸漸懂事了,知道以前那個還和他打鬧的堂兄變得很厲害,如今即將去往堂兄信中描述繁華的府城,心中又高興、又忐忑。

    “爹、娘,我和姐姐也想去府城看看!”方小小主動替自己、姐姐爭取道。

    她是活潑聰明的性子,當初方赫夾蛋花,都會躲,還會在抓魚時拿話擠兌方赫。

    “爹、娘,我就算了,讓小小去吧!”

    方草兒自然也想去,可作爲最大的姐姐,相較最成熟,知道不能任性,要顧全家裏。

    方仲貴猶豫了下,道:“也行,赫子和老三家臨子關係不太好,小小你以前總跟在臨子屁股後上山撿柴……大房的玉玉,上次去府城,聽說就很得老三、弟妹喜歡。”

    方小小聽到方仲貴答應,又瞬間扭頭,緊張看向方王氏,生怕娘反對,讓這事黃了。

    方王氏看到方小小的眼神,掐腰氣道:“怎麼,怕我不讓啊?我是偏心,卻也盼着你們好,我又不是什麼後孃。”

    “這樣,草兒、小小都跟着去,見見世面,她們大娘都能讓兒女去府城開開眼界,我還能比她差了?”或許是因爲兒子能進城高興,也或許是或許和方柳氏較勁兒的心思,總之,她還真就答應了。

    “好哎!”方小小、方草兒聽着,都是高興,簡直比過年還要高興哩!

    ……

    四房。

    小娘方秦氏道:“當家的,你說,老三家是不是還怨着咱們?這次,咱們要不要去府城解釋一下?”

    “去也平白惹人厭,咱們做好自個兒,本本分分就是了。”

    方季平頓了一下,又道:“上次我不是說了麼,也不求老三家如何,咱們老實本分些,只求老三家將來對咱們,比外人稍好些就行。”

    “是這麼個道理,要說,相較大房、二房,以前咱們和三房關係最好,可現在……唉!”

    ……

    因爲今天的高興事,晚上,老方家大房、二房、四房今晚聚在一起吃飯,包了餃子,還煮了大骨頭。

    就在老方家門前的大楊樹下,那棵大楊樹高大挺拔,生機勃勃,樹梢直衝天空,高處能看到四個喜鵲窩。

    這時,方小小在問方玉玉,上次她去府城用了多久呀、坐牛車什麼滋味呀等等。

    “坐牛車,就跟坐在母豬肚子裏似的,搖啊搖,還有些舒服呢!”方玉玉道。

    “瞎說,就跟你坐過母豬肚子裏似的。”方柳氏聞言,敲了下她腦袋。

    “娘,我沒瞎說。”方玉玉一本正經道:“我看到過,母豬懷崽,小豬在母豬肚子裏,母豬走路時,肚子一動一動,一擺一擺,搖搖晃晃的。坐在牛車上,也是搖搖晃晃,所以坐牛車,就跟坐在母豬肚子裏似的。”

    聽了這話,一大家子大大小小都在笑。

    “娘,你吃這塊肉,它燉的爛些。”方王氏今個心情好,獻殷勤,給方奶夾肉。

    “不吃,咬不動嘍!”

    方奶將肉夾給旁邊的方赫,說道:“人老了,就沒有牙,嘴巴癟下去,縮成一團,像個放太久沒有吃的棗子,皺巴巴。沒了牙齒,吃不下的東西就不吃,我可不想像是牛一樣,咽下去又吐出來,嚼個不停。這嘴巴不關風,說話也會噴口水,去府城也給老三家丟人,就不去討人嫌了。”

    “是啊,我們就不折騰了。”方爺也是說着。

    “爹、娘!”大房、二房、四房都是勸,可他們主意已定。

    “我聽玉玉給我說說,也算是去過府城了,玉玉,你再給我講講你三叔家,我不記得了。”方奶問着。

    “哎!”方玉玉清脆答應着,說道:“三叔家住的房子,有五間呢,三間是睡覺的,一間是廚房,一間是堂屋……這邊是邱家,那邊是滿家、辛家、歐家、陸家……歐夫子家門口,有一棵好大的桂花樹……”

    一大家子都入神聽着。

    “好!好啊!”

    方奶鬢角的白髮在夕陽中一閃一閃的,拉着今天特意安排坐在身邊的方傳輝、方赫,眼睛眨巴一下、一下,彷彿看着要將他們印在心裏:“傳輝、赫赫,你們這次不比草兒、小小,去府城就留下了……去了你們三叔家好好幹,聽你們堂哥的,有眼色些……”

    她絮絮叨叨說着,這兩個孫子去了府城留下,將來都不知道能不能見下一面了,拉着他們說着話,還給了些錢——最疼愛的孫兒是四房方歲安不假,但這兩個也是孫兒啊,手心手背都是肉。

    方爺看着這一幕,沒說話,小和村是根,他們老兩口這輩子是離不開了,也不想離開,但還是希望孫輩能走出去,改變這世世代代揹負的沉重命運。

    ……

    喬家。

    喬旭感嘆:“當初去府城路上,我就看着臨子不一般,不曾想,這去了府城才一年,就這麼發達了。”

    “方家三房的臨子是出息,以後,你們可以多去老方家坐坐。”

    喬村正說着,看向天邊火燒雲一般的晚霞:“一年年的,以後這世道,還指不定咋樣吶!”

    ……

    耿家。

    耿父說着:“石頭跟着方家三房的臨子,不說發財,至少手頭肯定寬裕了,這才有餘力,給咱們買衣服啥的。”

    “我想着也是。”

    耿聰說着:“還是爹您看人準,當初就說,老方家是實誠人,可以走近些。”

    ……

    付家。

    付老孃回來,就一直憤憤不平:“咱兒子的命,怎麼那麼苦啊?去當鋪做活,掌櫃心黑,剋扣工錢……去了工坊,又苦又累……這剛去幫派,就被抓了……”

    “行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在那個當鋪,要不是他偷,人家會辭退他,還要賠償?工坊裏,是苦、是累,可人家都行,就他不行?”

    付老爹嘆息:“好歹比宋凱、白寶強,沒讓我這個當爹的給他收屍。”

    付老孃一聽,頓時不說了,要說付宏是慘,可比起宋凱、白寶,卻又不算什麼了。

    “當家的,咱們要不要去府城,看看宏子?”

    “又不是砍頭收屍,看什麼?請老方家給他帶些錢就是了,老方家的名聲,還是信得過的。”

    ……

    遊家。

    遊朝東早就是不折不扣的‘方臨吹’,回來就一直在感嘆方臨厲害。

    遊家媳婦聽着,也是道:“是厲害,這才一年,臨子就將生意做成這樣,將來指不定能做多大吶呢?我瞧着,臨子也是重情義的,當初走得近的耿石、桂花嫂,都有照顧。”

    “是啊,還好咱家和臨子、老方家關係都不錯。”

    遊朝東說着:“上次咱們不是還在說,這一年年的,大夏到處鬧災情……今年就有北方遭了災,咱們這邊加稅,將來,說不定還真有一天,要去投奔臨子……”

    ……

    鄭家。

    “也就是咱兒子沒聽你的,醒悟得早,遠離宋凱、白寶,又去找方家臨子指點,去找到了個飯館夥計的差事……”

    鄭妻說到這裏,突然道:“哎,當家的,方家臨子不是要開分店麼?你說,咱們去找找老方家的人,讓咱兒子跟着臨子一起幹,就去分店做飯,你說成不?”

    “這……人家臨子自己有主意的。”

    “說不準,臨子自己都沒想起來,咱們去請老方家的人去了府城,幫忙提上一句,用不用還是人家臨子自己決定……”

    鄭妻看着丈夫扭扭捏捏,頓時啐了一口:“呸,你就是拉不下臉,我告訴你啊,你今個兒要是不去,今晚別想上牀。”

    “這真不是拉不拉得下臉的事……”鄭父滿臉難色。

    “交三次!”

    “……我去還不成麼?”

    ……

    白家。

    白豐也在感嘆:“那次我去府城,就看着方臨聰明,咱家以後也和老方家走近些……”

    這正說着話,外面傳來喧譁,原來自家小子又和宋家人打架了。

    ……

    方臨這封信傳回,讓老方家在小和村的人緣愈發好,愈發受人尊敬,論聲望,甚至有隱隱蓋過喬村正家的趨勢。

    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兩天後,老方家大房方伯顯、方傳輝,二房方仲貴、方赫、方草兒、方小小,踏上了去往府城的路途。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