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交規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吃紅薯不字數:2088更新時間:24/06/26 15:01:13
    小和村人沉浸在府城的所見所聞,一副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模樣,肖姓小吏也不以爲意,小和村又不是他帶的第一個村子了,早就習慣了。

    當然,讓他這麼包容、這麼有耐心的更深層次原因,乃是每帶一個村子都有五錢銀子的酬勞——只要給了錢,別說是讓他帶難民,就是帶乞丐都行,掙錢嘛,不寒磣!

    就在小河村人以‘劉姥姥進大觀園’同款表情,看着府城風景時,卻不知他們也成了別人眼中的風景。

    過路人看到小和村人的打扮、表情,就知道是受災逃難來的了,心裏難免有一種優越感,指指點點,小聲嘀咕。

    “聽說揚子江氾濫,下面不少村子都遭災了,這些就是逃難過來的百姓吧?”

    “看那幾個人餓得,臉都白了,可憐見的!”

    ——這顯然是說的宋凱等幾個,這兩天吃野菜、草籽的,臉色能好看就有鬼了。

    “可不是?咱們府城哪是鄉下可比,看他們一個個都瞧花眼了!”

    ……

    這些話小和村人聽在耳裏,都感覺羞臊,尤其是那被大娘指着說‘可憐見的’宋凱等人,更是臉都臊紅了,可此時,哪怕是村中再潑辣的,都沒想過罵回去——都是從小地方來的,見到這夢中都想象不到的繁華府城,難免心中自卑,甚至覺得人家歧視,那也都是應該的。

    方臨看着方父、方母、田萱都是如此,正想說什麼,餘光看到肖姓小吏有動作,便又頓住了。

    的確,肖姓小吏看不下去了,背後的金主們出錢,那是想讓這些百姓看看府城的繁華,以期能有更多人留下,可現在被這些路人當面指指點點、笑話,萬一留下心理陰影,讓他們不想留了怎麼辦?這可不行!

    “去去去,沒見過人麼?士農工商,你們都是哪一籍的?誰又比誰高貴?”他上前呵斥道。

    這話政治正確,路人也不敢反駁,一鬨而散走了。

    “讓讓!讓讓!”這時,又有一個騎着驢子、揹着書簍的青衫年輕人過來,驢背上還裝了一個遮陽傘,看似是讀書人。

    小和村人們下意識避讓。

    肖姓小吏看到這一幕,又上前出頭,不客氣道:“歷來規矩‘去避來’,你家大人沒教過你麼?”

    那年輕人聽了,竟是也忍氣吞聲,灰溜溜讓路過去了。

    “大家莫怕!”

    別看肖姓小吏懟完路人、又懟了那年輕人,一副不好惹的樣子,可轉過頭面對小河村人,卻是又露出了笑臉:“這路上的規矩嘛,倒也簡單,只須記住十二字: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只要有理,官司打到哪兒都不怕。”

    爲了讓小和村人們安心,他還舉出一個近日的例子:“前兩日,楊舉人帶着妻兒出門遊玩,換了身價值五兩的新衣服,有個樵夫擔着一挑柴走來,那處路狹窄,兩人相對而行,以爲對方會避讓,結果都沒避讓,楊舉人新衣被勾了個洞,非要樵夫賠五兩銀子、這件新衣服的錢,可樵夫哪賠得起?”

    “最後鬧到公堂上,知府大人面前,楊舉人堅稱樵夫應‘賤避貴’,應當賠償他五兩銀子,知府大人答應了,卻又道,既如此,楊舉人也違背了‘輕避重’原則,應向樵夫行八拜之禮道歉,楊舉人哪拉得下那個臉?最後只能作罷,互不追究。”

    小和村人聽了,紛紛叫好,寬下了心,也因爲肖姓小吏對他們的維護、尊重,對其有了不小好感。

    ‘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交通規則?倒也有趣。還有,這肖姓小吏也是個妙人,拿了錢,還真辦事!肖姓小吏品行暫且不予評價,只從這樁案子來看,那淮安知府憐憫弱小,倒較大可能是個好官。’方臨心中暗道。

    逛了一圈,肖姓小吏還帶着小河村人去了碼頭、看了已有工廠雛形的成片作坊,還說若是想找活兒,可去尋他,免費給介紹。

    隨後又帶小和村人去領糧食,一人一升,三日份額,供給一月,接着又帶要附籍的,如方家、桂花嫂辦了戶籍證明,還貼心告訴村人們,若是改了主意,在離開之前,仍然隨時可以免費辦理附籍。

    等肖姓小吏一走,小河村人不複方才的拘謹,頓時七嘴八舌,興奮地聊起方纔見聞,好不熱鬧。

    “今個兒真是開了眼界,這府城就是不一樣,別說咱們村子,就是縣城都遠遠比不上,看得我都想留在這兒了!”

    “這府城好是好,可留在這兒住哪?吃啥?喝啥?咱們百姓的根,還是土地吶!”

    “肖官差不是說了嗎?府城到處都是活兒,若想找,可去尋他,免費給咱們介紹哩!”

    ……

    村中的年輕人有被花花綠綠迷了眼,不乏動心,改變主意想要留下的,而年長一些的,卻是還想着回去。

    不過,無論想留,還是想回,這都不妨礙打算趁着來一趟,這些天裏做工掙些錢。

    甚至,如果工錢多的話,晚些回去一些也無妨,畢竟,回村裏也是農閒時節嘛!

    如宋凱、白寶、鄭於等人就商量着,明日去尋肖姓小吏報名,找個活計做。

    ……

    這邊,方家和村人分開,回來做飯。

    沒一會兒,耿家耿石、遊朝東、付宏找來,尋方家商量主意——耿家向來和方家走得近,自不必說,而遊家、付家嘛,此前也和方家小團體有默契,經過遭遇劫匪一事,看到跟着方家有好處,厚着臉皮來的。

    方臨倒也不甚介意,當初,方家被投票落單走,這兩家可是舉手支持了方家,就當是還了那份情分了。

    “宋凱他們幾個商量,明個兒去尋肖官差報名,方叔、臨子,你們咋想的?”遊朝東問道。

    “是啊,我看那個肖官差能信。”付宏也是發表意見。

    “對,肖官差還幫咱們說話,是個好官。”耿石同樣道。

    方叔有知道,這三人來更多是因爲兒子,並不吭聲,看了眼方臨,意思是讓他說話。

    方臨自不會怯場,思忖了下,道:“我覺得不急,還是看看再說,咱們明日可以去城中打探一番,看有沒有更好的活計,也是作個比較,若真沒有,再去尋肖官差也不遲。”

    遊朝東、付宏、耿石都覺得這話有理,便約定,明天一同去城中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