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到達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吃紅薯不字數:2393更新時間:24/06/26 15:01:13
    一直跑出十多裏,回到官道,如方家這些逃跑的人才停下。

    喬旭叫來村人,清點人數,發現幾戶人家不見了,其中就有那個曾和方臨爭搶、生吃鳥蛋的姚彬,這些人家大概是因爲不捨得自家東西,想帶着走被拖累了,堵截抓住。

    然後還在這裏的人,情況也不怎麼好。

    差一些的,丟掉了全部東西,就如宋凱,此時,就連媳婦、兒子都離得老遠,顯然是因爲丟下他們獨自逃跑的事兒。

    稍好一些的,如鄭家鄭於、白家白寶,慌不擇路,只帶了銀錢,糧食什麼都沒來得及拿。

    更好一些的,就如遊家、付家這些靠後的人家,至少帶走了銀錢、糧食。

    再好就是方家、耿家、桂花嫂幾家了,因爲提前按照重要程度,將自家東西分類,故而財物、糧食、鍋碗瓢盆日用品都帶走了,至少剩下的路程不用擔心,也就是捨棄了一些板凳、剪刀、斧頭等雜物。

    此時,村人一片哀慼,有爲失散了親人哭哭啼啼;有沒帶走銀錢,嚎着‘我家的錢吶’心喪若死;也有沒帶走糧食滿面憂心忡忡,嘴裏不斷喃喃着‘接下來的路可怎麼辦’。

    “行了,人還在就好,相較沒跑出來幾家,咱們還在這的大家夥兒,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唉!”

    喬旭嘆息。

    他家也不大好,就算提前留了個心眼,也只帶走了銀錢、糧食、鍋碗瓢盆,其他東西如被褥等等都沒了。

    “要是早知道,聽方家臨子的,就好了。”這時,忽然有人道。

    這話一出,村人都是向方家這邊望來,之前表決中,那些沒舉手的人家,心中後悔不迭;而舉手反對的人家,後悔的同時,更是充滿了對提出走小道、始作俑者宋凱的怨懟。

    就算宋凱縮着頭、藏在角落,也沒躲過去,引來一片聲討。

    “方家臨子都說了,不要走小道,你不聽,非要犟,現在可好了吧?”

    “就是,要不是你張口一個沒事,閉口一個沒事,會有現在?”

    “宋凱,事情變成這樣,你是要向咱們全村百姓謝罪的!”

    ……

    宋凱被罵得恨不得鑽進地縫裏,心中也委屈:“這走小道,不是當初大家夥兒一起表決的嗎?這是村裏的決定。再說,我家也啥都沒了。”

    他說着,看向妻子、白家、鄭家,還有這兩天拉攏走得近的其他幾家,意思很明顯,想讓他們幫忙說兩句話。

    可別說別人了,就是他媳婦,這時都哼了一聲,拉着兒子又離他遠了些,顯然丟下他們自己跑這事,沒那麼容易過去。

    白寶、鄭於、往常其他走得近的幾家,這時也又想到之前宋凱招呼都不打一個,自己扭頭先跑的事,心有怨氣,就跟沒看見似的,無視宋凱求助的目光。

    最終,還是鄭於想到兩家的親戚關係,又想到老爹‘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教育,才幫着說了一句話:“大家夥兒消消氣,現在這樣子,宋凱也是不想看到的。”

    可這話沒半點作用,反而差點將火引到他身上,還是喬旭出面阻止了。

    方家、耿家、桂花嫂就在一邊,一直沒說話,看着這場鬧劇。

    ‘經過這事,宋凱小團體樹倒猢猻散,再也無法掌握村裏的話語權了,接下來的路程,應該能清省些了。’方臨暗道。

    其實,宋凱一夥兒解體,他們和耿家、桂花嫂、以及有默契的遊家、付家,相對算是村中最大的小團體了,某種程度上說也算是掌握了村裏話語權,不過,他也無意利用這權利做些什麼。

    “哎呦!”這時耿家媳婦突然捂着肚子,原來,是在方纔的奔跑動了些胎氣。

    “大家快來幫忙!”方母說着,連忙攙扶住蘇小青。

    今日,方家的人緣似乎特別好,方母這麼一說,就跟一呼百應似的,湊上來好多幫忙的——村裏人不是瞎子,都發現了,和方家走得比較近的,這次遭劫受損程度都是最輕的,吃了虧哪能不長教訓?自然想和方家打好關係,多多親近了。

    兩個大娘給蘇小青按着肚子;有人家拿來了半斤紅糖;方家拿出了些切下的參片。

    一通忙活,蘇小青安穩下來,所幸沒出什麼不好的事。

    過後,耿石拿過來一兩銀子,算是用參片的錢,還連連道謝——他家不是佔便宜的人,不僅是方家,那拿來紅糖的人家,應該也有所補償。

    不過,這般特殊時候,如野山參、紅糖的珍貴東西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故而即使給了補償,耿家還得承情。

    ……

    在這之後,沒得說,誰再提抄小道那是人人喊打,小和村隊伍老老實實沿着官道趕路。

    到了中午飯點,因爲大部分人家丟了鍋碗瓢盆,只能尋找還有的人家借用,其他人家還好說,拉下臉皮總能找到,宋凱這傢伙就人嫌狗憎了,就連媳婦、孩子都和他暫且分開了。

    還是喬旭,考慮到畢竟是一個村的,才將自家鍋碗瓢盆讓宋凱最後使用,這傢伙也沒了糧食、更沒錢高價換買,只能尋些野菜、草籽將就着墊墊肚子。

    因爲村人不待見,到哪都是白眼,還要些臉的宋凱見人就躲,變得老老實實,也因爲吃野菜、草籽,餓得也沒心思搞東搞西。

    沒了宋凱一夥兒作妖,小和村隊伍徹底安定下來,雞毛蒜皮的事都沒了,接下來的路程再無事端,又是兩三天後,淮安府城終於到了。

    ‘真不容易啊!’這一刻,村人心中都是浮現出這般念頭。

    ……

    到了府城,迎接的小吏自稱姓肖,和喬旭確認過,還笑着引路,說要帶着村人逛上一圈。

    ‘這府城當官的就是好,這麼熱情,可比咱們縣上的官好多了。’有人小聲嘀咕。

    方臨卻是意會,這大概也是背後那些豪商大賈出力,打出的糖衣炮彈,讓村人看到府城的繁華,以圖能有更多人留下。

    一開始,他還有心思想這些,不過很快,方家一家人,一個村子的人就看迷住了。

    淮安府城給人的印象,就是整潔美麗。

    水上、陸地的船隻和人羣往來不絕,但並不亂,船隻經過河港,每艘船上都有旗幟紅色、綠色、藍色、紫色……

    碼頭有着擔挑工人裝貨、卸貨,有從碼頭卸了的貨,直接在不遠處賣了,很多人圍觀。

    今日,天氣晴朗,吹着和風,十分舒適,河水粼粼泛着光。

    街市位於水邊,有很多橋,可見拉貨的驢馬,還有駱駝,那是北方的商人。驢子也不僅是拉貨,還有趕路之用,有見行人騎驢而行,會享受的,還在驢背上裝了遮陽傘。

    繼續向裏走,沿街除了商鋪之外,街頭還有叫賣的。

    沿街兩岸,則是栽了很多樹,街道的景觀很乾淨、也很漂亮,鱗次櫛比的亭臺樓閣,在綠樹叢中時隱時現,那些豪華的樓閣,除了酒樓、茶樓外,還有青樓,有彈唱的、跳舞的……車罵聲,叫賣聲,繁華、熱鬧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完全迥異於小和村、乃至於海寧縣城的兩個世界,這幅名爲淮安府城的鮮活的畫卷,正對着方臨一行徐徐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