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紙上談兵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山有意字數:2018更新時間:24/06/26 14:56:07
“何況,日本每佔領一地,必然要留下不少的兵力進行穩固和駐守,河北和山東加一起有30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兩百多個縣城,他們又要分散不少兵力。”
“等日軍攻擊到了山西的時候,他們沿路的傷亡和分散的兵力,必然導致其攻擊勢頭的衰減。到了這時,我們就可以集中兵力,依託山河地形的險要,跟日軍進行局部的會戰,進一步消耗其實力和進攻勢頭。”
周文指着地圖上山西的部分說道:“具體來說,山西是目前國內軍工體系相對完善的地區,晉軍的裝備和訓練也算良好。”
說到這裏,周文小心地看了校長一眼,生怕又觸犯了這位大佬的禁忌。
要知道山西的閻大帥一直跟校長不合,手下又有二十幾萬的強健兵馬,其實是校長心中的大患之一。只是現在南京政-府的力量還不夠強大,暫時還無暇顧及。
但周文相信,如果沒有日本人這個外在的威脅存在,校長和閻大帥說不定在未來還有一番大戰。
校長看出周文的顧慮,又冷哼一聲道:“現在正是國家多事之秋,外敵虎視眈眈,過去那些做土皇帝夢的人,怕也該清醒清醒了。你不要有什麼顧慮,繼續說就是。”
到了現在,校長也被周文這些精闢的分析和建議所吸引,催促他趕緊繼續。
周文就藉着說道:“山西地形複雜,境內山巒疊嶂,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對於我軍的防禦極爲有利。而日軍卻是被地形所限,其機械化部隊的優勢被抵消大半,又因爲兵力所限,無法展開全面的進攻。
“而我軍可以依託太行山、呂梁山、中條山等等山脈的險峻爲依託,圍繞這些地形跟日軍進行局部的會戰和狙擊作戰,力圖在這裏阻擋住日軍的進攻步伐並最終形成對峙狀態,爲長期的抗戰奠定基礎。”
說到這裏,周文又不露聲色地拍了校長一記馬屁,對校長表情誠摯地說道:“當然,要做到這些,所有軍隊必須統一在校長您和軍委會的指揮下,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不尊號令,膽小怯敵者,不論官有多大,都必須以軍法處置。只有做到上下一心,令行禁止,方有可能達成我軍在戰爭初期的預想和目標。”
校長聽了,臉上雖然不露聲色,但心裏還是滿意的。
他心道,看樣子接下來要整頓軍紀軍規了,就連一個小土匪都明白的道理,那些所謂的黨國精英,還有那些各有盤算的大小軍閥,不會不明白。只是這事說來容易做來難,還需要從長計議。
聽了周文的這番分析講解,他還是覺得有些過於理論化。從戰略上講,周文提出的觀點當然很有可取性,但是落實到具體的實施者,還是那些軍閥部隊,如果沒有明確具體的對敵辦法和相應的戰術手段,最後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他心裏清楚,不要說那些良莠不齊的軍閥軍隊,就是自己麾下的中央軍,也難以做到戰場上絕對的令行禁止。
更何況,能夠殺敵自然是很好的,但是怎麼才能殺敵就很考驗指揮官的能力了。
日軍戰力的強悍可不是吹出來的,這已經在最近兩年的幾次局部戰爭中得到了驗證。
往往殺死一個日軍,己方卻要付出幾倍甚至十幾倍的代價,弄不好被日軍一個反衝鋒就造成全軍潰敗的局面,殺日軍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特別是那些一心想保存實力的軍閥部隊,你讓他死上十幾個人去換日軍的一條命,誰願意?誰捨得?誰敢?
於是校長就開口道:“你說的這些只是適用於教導總隊和少數的精銳部隊,其他部隊要想做到,還是有些困難啊!”
周文微微一笑,請校長在沙發上坐下,繼續說道:“卑職剛纔說的主要還是戰略上的考慮和方略,下面卑職再給校長彙報一下具體運用的戰術。”
“卑職發現,現在的國內軍隊,作戰思想總是以防禦爲主,兵力部署看似面面俱到,但實際上卻是分散了兵力,拉長了防線,缺乏足夠的防禦縱深。一點被破,就有可能全線崩潰。
“熱河抗戰是如此,長城抗戰也是如此。大多數官兵雖然無畏犧牲,英勇奮戰,但是指揮官思想保守,戰術落後,缺乏主動反擊的勇氣。導致我軍看似兵力佔優,卻是處處被動,處處捱打。”
“而日軍則是調動靈活,往往採用避實就虛,集中兵力火力攻擊一處的戰術,在主要攻擊方向反而變成了兵力佔優的一方。”
“要應對日軍的這種戰術,有兩個方法:一個就是以一部精銳部隊,主動拉倒外線作戰,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主動出擊,不斷騷擾日軍的側背,逼其分兵應對,這就會打亂日軍的既定戰術,從而使我方在局部戰場獲得部分的主動權。”
“卑職這次在長城抗戰中,就是採用了這種戰術,即保證了冷口關防線的穩固,同時又給日軍造成了大量的殺傷。當然,這種戰術對於外線作戰部隊的要求比較高,弄不好就有陷入敵軍包圍的危險,只有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使用。”
“第二種方法就是,防禦作戰的兵力部署採用前輕後重、火力部署則是前重後輕的策略。”
要知道,周文現在給校長講的戰術,可是十幾年後,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英勇的志願軍在面對佔據絕對火力優勢的“聯合國軍”時,得出的一條重要戰術思想。
“這種戰術模式並不複雜,適用與目前國內的任何一支部隊,只要有跟日寇奮起一戰的勇氣就不難做到。”
“具體來說,由於日軍的火炮和飛機的優勢,導致我們防守在一線的部隊傷亡慘重,往往一個重炮打來,一個班甚至一個排的官兵就沒了。這種只捱打還不了手的情況,對其他官兵的士氣和信心都是非常致命的打擊。”
“這也是我一線官兵比較畏懼日軍的原因之一,經常是日軍大炮一響,就人人自危,官無戰意,兵無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