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銀槍孝節(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攜劍遠行字數:4893更新時間:24/06/26 14:53:38
    “哥奴!你竟敢欺騙朕!”

    李林甫一來,基哥劈頭蓋臉的就來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話。

    此時此刻,花萼相輝樓的二樓迴廊,只有風吹樹葉的嘩嘩聲。李隆基身邊的方有德、高力士、李適之等人都不說話,等待着李林甫的回答。

    “回聖人,微臣不知有何事欺君,還請聖人告知微臣。若真的確有其事,微臣請聖人責罰。”

    李林甫將官帽摘下來放在地上,躬身叉手行禮,態度謙恭到了極點。

    “朕問你,揚州民亂,漕工及織戶攻打縣城,殺官造反之事,你可知曉?”

    李隆基冷冰冰的問道。

    “回聖人,此事略有耳聞。但揚州府那邊,並未上報有民亂,請聖人明察。”

    李林甫慢悠悠的說道。

    “揚州刺史楊釗都被殺了,伱這個宰相竟然不知道!哥奴,你是怎麼當的大唐右相!”

    基哥今天的脾氣似乎很大,但更像是在“借題發揮”。

    “回聖人,揚州刺史被殺之事,微臣正要上報,但此事或許與聖人想的不太一樣,微臣覺得,還是讓方節帥來說比較好。”

    李林甫一邊說一邊看着邊上老神在在的方有德,再次對李隆基躬身行禮。

    “全忠,你也知道這件事麼?”

    李隆基轉過頭詢問身邊的方有德道。

    “回聖人,楊釗魚肉百姓,爲害一方。此次揚州民亂皆因他而起,亂民們喊的口號便是活剮楊釗。微臣從嶺南返回長安,途經揚州,恰好遇到民亂,便入揚州城編練團結兵平亂。

    微臣手裏無兵,不得已在亂民當面殺楊釗,趁機總攻,一舉平定叛亂。

    回長安後,又遇到李亨謀反,微臣不得已又勸說南衙禁軍平亂。

    諸多事務接踵而來,讓微臣目不暇接,來不及向聖人稟告,請聖人恕罪。”

    方有德叉手行禮說道,三言兩語,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

    老子一定揚州,二定長安,你現在問我爲什麼要殺楊釗?

    不殺這逼,我肯定要在揚州停留平叛,肯定來不了長安。我不來長安,你個狗皇帝都涼了,還在這說個雞?

    方有德的話雖然含蓄,卻也讓李隆基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

    楊釗死了就死了,大家不提就完事了,面子上都好看。方有德前面殺楊釗,後面長安平叛,這得虧是行動迅速啊!

    慢了一步,他這個大唐聖人還能不能笑到最後都要兩說。

    “殺得好,真是殺得好!

    之前楊釗一直在跟朕吹噓,說他理財有道,朕是被這個狗賊矇蔽了。

    全忠是爲國家,爲朕辦了一件好事啊。”

    李隆基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話語中對楊釗幾乎是咬牙切齒。

    這位大唐天子,已經選擇性忘記了在兩個月前,楊釗派人給他送來了最後一筆供奉,價值三百萬貫。說是送來給聖人祝壽的,在當地幾乎是刮地三尺。

    正是這一次毫無底線的搜刮,才徹底逼反了在當地組織程度很高的織戶和漕工。

    對於基哥來說,楊釗就像是一條會辦事的好狗,活着當然好,但萬一因爲意外死了,那……再養一條新的就好,沒什麼大不了的。

    人都死了啊,還想怎麼樣?哭給誰看呢?

    這一刻,基哥的內心非常誠實,他對於楊釗之死的哀痛,就好像聽說禁苑內養的宮犬死了一條差不多,幾乎聊勝於無。

    “今日召諸位愛卿前來,實在是有件要緊事,要跟諸位商議一下。”

    李隆基輕嘆一聲,繼續說道:“李亨謀逆,已經全家伏誅。雖然如此,但朕心異常哀痛。”

    他一邊說一邊搖頭,臉上帶着憂愁,就好像真的很心痛一般。

    看到這一幕,在場衆人皆十分配合的行禮道:“請聖人節哀,保重龍體要緊。”

    “罷了。”

    李隆基無奈擺了擺手,繼續說道:“李亨謀逆,罪大惡極,只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十王宅如何管理,朕的這些兒孫們如何管理,諸位可有什麼看法呢?”

    來了!

    李林甫等人心中都是一緊,下意識的捏住了拳頭。

    這個問題,不但沒有出乎他們意料,反而衆人在來之前,就知道李隆基今日來會問什麼問題。

    畢竟,李亨謀反,薛王謀反,外戚韋氏參與其中,外加小道消息說壽王在婚宴挾持聖人。這些裏裏外外的破事,要是基哥沒有應對,事後沒有補救措施,那他就白當了這麼多年皇帝了。

    但凡腦子還沒徹底壞掉的,都會在這個時候向重臣尋求對策。

    “聖人,微臣以爲,可以加強宗正寺的管理,加強對十王宅的監視,以杜絕類似事件發生。”

    李林甫對李隆基叉手行禮說道。

    其實他也沒什麼好辦法,不過隨便說說而已。皇帝和皇子們的矛盾,李林甫作爲一個宗室遠親,他能說什麼?他又有什麼可以說的呢?

    這種事情,是他這個“小人物”可以干涉的麼?

    “哥奴這是在胡說什麼!”

    李隆基站起身,指着李林甫怒斥道。

    “請聖人恕罪。”

    李林甫嚇得連忙伏跪在地上。

    “罷了,你那些老生常談,不提也罷。

    當李亨謀反的時候,十王宅做什麼事情了,宗正寺又做什麼事情了?

    朕當不當天子,對他們又沒有什麼影響!以後這些話,不必再提了!”

    李隆基語氣冰冷的呵斥了李林甫一番,隨即板子高高舉起又輕輕放下,沒有任何懲罰措施。

    十王宅是皇子們居住的地方,但形同軟禁,沒有任何人身自由。

    然而,這樣是不是就完全杜絕了造反呢?從這次李亨的謀劃看,並非如此。皇子們不能動,但是長安的權貴們可以動啊!這些活動起來能量極大,皇子們就在皇宮旁邊,政變簡直連距離的障礙都直接跨越了。

    大唐是李隆基的大唐,但更是權貴們的大唐,特別是關隴貴族。

    把皇子們留在長安,對於基哥來說有一個最大的害處,就是讓權貴們的造反成本,降低到了但凡有點實力都可以來一錘子的程度。

    第一步短暫控制住基哥。

    第二步扶持一個住在長安的皇子。

    第三步發佈退位詔書和登基詔書,收服長安各路禁軍。

    這已經成了標準流程。

    只要皇子們都還在長安城,那麼他們將來變成權貴們造反的旗幟,幾乎就是必然會發生的情況。

    北魏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孝文帝元宏之後,到爾朱榮河陰之變以前,住在洛陽的宗室們,一個個都不安分,勾結權臣叛亂已經成了常態,最後才讓胡太後這個無能女流之輩上位。

    離北魏的故事過去,到此刻也不過兩百年而已。

    “聖人,歷朝歷代,皇親的管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來說,皇子們要麼外放一地;要麼集中於京城。兩者各有利弊,不可一概而論。”

    忽然,方有德對基哥叉手行禮說道。

    “全忠言之有理。”

    李隆基微微點頭說道。

    方有德的話,算是老成持重之言,基哥又怎麼會不明白呢。

    很多話李林甫不方便說,因爲他也是宗室。但方有德這種親信說起來就沒什麼阻礙了,畢竟,皇子外放與否,對方有德來說,直接影響幾乎沒有。

    基哥心裏清楚,很多事情就是客觀規律,不會因爲人的意志而發生根本性改變。歷朝歷代,皇帝與皇子的關係都很難相處,管理宗室的模式,大體上也就分爲兩種。

    第一種就是自漢代以來的皇子與宗室分封制度,成年後的皇子,就必須外放出京城,防止他們留在京城對皇帝本人產生威脅。

    第二種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把皇子與五服以內的宗室都約束在京城,交由宗正寺管理其一般事務,並且基本上不會外放。

    那麼,到底哪一種更好呢?

    唐代前期實行的是第一種,而自武周開始,實行的便是第二種,開元以來,基哥強化了第二種,對皇子和親近支宗室的管理越發嚴格。

    本以爲一切都很美,但顯而易見的是,從這次李亨與薛王謀反的事情看,任何制度都不能保證皇子們不會造反,也不存在什麼完美無缺的制度。

    “那全忠以爲,哪一種比較好呢?”

    李隆基目光灼灼看着方有德詢問道。

    “回聖人,某以爲,還是將皇子外放爲好。”

    方有德叉手行禮說道。

    李隆基還沒說話,脾氣暴烈的李適之立刻插嘴怒斥道:“一派胡言!若是把皇子們都放出長安,豈不是在鼓勵他們謀反!長此以往,國將不國了!”

    李適之本身就是個急性子,一聽方有德這話,就知道事情要糟糕!

    現在皇子們被圈禁在十王宅裏面,這些人尚且對李隆基懷有不滿之心,取而代之的心思顯而易見。那麼將這些人外放出長安,在各地開府建衙以後,形成了新的地方勢力,那舉兵謀反肯定是遲早的事情啊!

    “聖人,方有德之言,不可聽信!皇子們在長安,還可以壓制,若是外放,則如魚入大海,縱虎歸山啊!”

    李適之連忙跪下給李隆基磕頭,懇求基哥不要聽信方有德的“讒言”。

    “朕自有主張。”

    李隆基擺了擺手,示意李適之站起身。然後他看着方有德問道:“全忠怎麼說呢?”

    “回聖人,讓皇子們遷居出長安,但不走遠,只在長安周邊州縣安置。

    同時限制他們的權力,不得擔任刺史、節度使等官職,非奉詔不得入長安即可。要進京,首先要得到聖人的首肯,才能入長安,且不得攜親信部曲入城。”

    方有德言簡意賅的說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直白點說,就是把皇子們都如皮球一樣踢出長安,但是不踢太遠,就在長安附近周邊落戶,並且不給他們擔任官職的機會。

    人不在長安,那就不可能被權貴們利用,找機會謀反。要知道,李隆基一個老人,萬一出了點什麼狀況進入昏迷不能理事的狀態,是很容易被近在咫尺的皇子們找機會搞事情的。

    而且這個門檻非常低,甚至低到壽王這種失去權勢的皇子,都可以冒險操作的地步。

    這便是將皇子們踢出長安的好處,當然了,此舉僅僅只是對基哥有利,對於大唐有沒有好處那就另說了。

    然後,將皇子們安排在長安周邊,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皇子們興兵作亂的危險。要謀反,他們連能打的邊將都找不到!更沒辦法在基哥眼皮底下聚集足夠的武力。

    畢竟,他們在長安城外,很多事情都不方便操作。長安外城本身就是一道門檻很高的“天險”了,這會大幅增加皇子們的造反成本。

    當然了,若是將這些皇子其外放到幽州、涼州這種地方,那就不太好說了。

    可以說方有德的建議,確實有實施的可能性,並不像是李適之所說的那樣“妖言惑衆”。

    大唐前面不就是這麼過來的麼?

    只是,現在開了皇子外放的口子,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誰又能預料到呢?

    李適之擔心的,是將來的遠慮,而不是即將到來的近憂。

    “三日之後,此事放到朝會上商議一下吧。”

    李隆基擺了擺手說道,並沒有說這兩種辦法,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

    衆臣都離開後,方有德被李隆基單獨留了下來,二人來到新裝修好的御書房裏商議。

    “全忠,今日的建議,不太像是你往日的風格啊。可是有什麼內情麼?”

    二人落座之後,李隆基就滿身疲憊的說道。

    “聖人,微臣之見,乃是爲大唐百年計,而非單單爲了聖人。”

    方有德對着李隆基叉手行禮說道。

    “朕知道你忠義,只是此話怎講呢?”

    “回聖人,十王宅之策,管理固然輕鬆些,似乎也能看管住諸王的那些蠢蠢欲動之心。

    然而從長遠看來,太子未必不能廢除,皇子們也需要競爭,激勵向上。倘若一直將他們養在十王宅內,未來只怕……他們會連普通權貴之家的不肖子弟都不如。”

    方有德壯着膽子說道,這話算是很犯忌諱了。不過他跟方重勇二人對此商議了很久,方重勇非常確信,李隆基現在就是想把他那些不肖子搞得遠遠的,眼不見心不煩。

    或者將他們都宰了。

    只是後面一種可能性比較小。

    “全忠之言,深得朕心。朕也是這麼認爲的,將皇子外放,或有禍起蕭牆之事,但……不至於把他們都養成豬犬。

    只是,朕老了,應付他們也應付不過來了。全忠可有良策應對?”

    李隆基一臉疲憊的詢問道。

    方有德想了想,最後叉手行禮說道:“坊間傳言,聖人與壽王不和,所以請聖人立壽王爲太子。”

    “壽王麼……”

    李隆基想了想,忽然愣住了,發現這一招實在是太妙了!

    先把壽王立起來當靶子,讓自己那些兒子們都盯着壽王!因爲這次的事情,所有皇子基本上都恨壽王入骨,絕不可能有人投靠他。

    再加上壽王在朝中也沒什麼勢力,他母親是武惠妃,會讓朝臣們想起被武則天支配的那段扭曲歲月。

    總之,現在壽王是朝中勢力最爲薄弱,而且也是最不受待見的皇子!

    不管是誰繼承大統,那個人一定不會是壽王李琩!

    先把這個靶子立着,然後慢慢的培養更小的皇子。這一招,似乎……很有搞頭!

    “你先回去想想吧,三日之後朝會再說。”

    李隆基不置可否的說道。雖然他在心中已經確認首肯了方有德的建議,但他還是想朝會之後再來決定,先看看朝中大臣們怎麼說。

    “那微臣告退,請陛下保重龍體。”

    方有德對着李隆基叉手行禮一禮,緩緩退下。等走出興慶宮,這才發現後背已經被冷汗打溼了。

    “方重勇這混賬,出的什麼餿主意,居然提出要立壽王!”

    四下無人,方有德忍不住低語了一句,在心中把背後“面授機宜”的方重勇給罵了個半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