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信箭入城,袁譚敗逃
類別:
歷史軍事
作者:
魁守字數:2047更新時間:24/06/26 14:53:08
進到帳內後,陳渢發現曹操的謀士還挺多的,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劉曄等等,基本都是智力達90的一流謀士,郭嘉荀彧荀攸程昱這四位甚至還是超一流!陣容不可謂不華麗。
反觀陳渢這邊,就帶了倆人,閻象和陳登,兩個都是智力80多的二流謀士,有點拉胯。
但陳渢依然淡定從容,己方氣勢絲毫不落下風,心想:你不說我不說,對面又不知道我方人物信息,
人往往對熟悉的人常惡語相向就是因爲太過瞭解,對陌生的人卻十分尊重則是因爲知其甚少,所以只要繼續保持淡定從容且神祕就好,扮豬吃老虎。
“袁紹軍隊龐大,陳將軍雖然調動了交州的軍隊,但一時半會難以到達,我方現與袁紹仍存有很大的差距……”
“黃河北岸原武、陽武、封丘三座重城被袁紹攻下駐守,呈三面隔河與我方官渡相對……”
帳內,衆謀士開始了分析和覆盤,但說話的都是曹操一方的謀士,陳渢這邊的閻象陳登二人從進門到現在都沒吱過聲。
陳渢:“………”
這其實也怪不得他倆,閻象在跟陳渢之前,本是袁術的主簿,他跟着袁術的時候都是小打小鬧,打過人數最多的仗也只是五萬人以下。
而陳登在跟陳渢之前,原爲陶謙的主簿,別說打仗,他根本就沒指揮過戰爭。
所以這兩人現在第一次跟着陳渢出征,直接就是雙方兵馬人數加起來足有二三十萬的大場面,他們心裏沒底啊,哪裏還給得了意見,都想着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先聽聽對面友軍的發言吸收下經驗的沒有說話。
這所導致的場面就是,曹操一方的謀士在巴拉巴拉說個不停,陳渢這一邊則是沉默之聲震耳欲聾。
“咳~咳。”陳渢咳了咳,既然隊友靠不住,只好自己開口加入了討論:“這麼龐大的軍隊出征,糧草後勤,或許是個突破口………”
“後勤……”
接下來,曹操的衆謀士開始針對於袁紹軍的糧草後勤思考良策………
與此同時
青州
北海
呂布奉陳渢之命,率一萬徐州軍攻打青州,與袁譚對戰於北海郡。
要說這袁紹一共擁兵三十餘萬,官渡那邊用了二十萬,青州他的長子袁譚這邊,還留守有兩萬步兵。
袁譚並不愚昧,他清楚呂布軍的用意,是想攻入青州逼迫官渡那邊他父親袁紹分兵,於是直接堅守不出,讓軍隊提高警惕,想着只要他能守得住,父親那邊便不用分心。
呂布見袁譚龜縮不出,也是有些頭疼,這冷兵器時期,攻堅戰可以說是最難打的,孫子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
講的是己方軍隊士兵如果是敵軍的十倍,可以直接圍殲;如果是敵軍的五倍,可以正面攻打;如果是敵軍的一倍,就要設法分散他們,逐個擊破。
可呂布只有一萬兵馬,而那袁譚是兩萬,對面還是守城,這怎麼打?打個毛毛球。
呂布想了許久也沒有想出好的方法,只好向衆將問道:“這袁譚蝸守不出,諸位可有何良策否?”
對此,鷹眼校尉太史慈道:“將軍,我有辦法。”
“哦?”呂布聞言眉毛一挑:“子義快講,是何辦法?”
太史慈道:“我曾任過北海都尉,對北海郡不可謂不瞭解,那袁譚雖然佔領了北海,但北海內有許多人並不服他的治理。
將軍只需讓人寫出大量的'招降信',綁在箭支上,讓士兵們射進城內,相信會有大批的北海士族與百姓願意投降我們。
屆時北海郡人心惶惶,將軍再與城內衆內應配合,袁譚必敗。”
“哈哈!好!”
呂布當即按照太史慈的方法,找來一批文士寫投降信,然後讓士兵將這些信通通射進了北海各城。
不出數日,果然如太史慈所說,北海郡大亂,甚至袁譚軍中許多本是北海歸降的將領,都反叛了袁譚,獻城來投呂布。
袁譚大驚,只好連連帶着僅剩的幾千親屬部隊撤離北海,退到北海西的齊國(郡)防守。
呂布就這樣不費吹灰之力,拿下了青州北海郡………
兗州
官渡北黃河北岸
袁軍駐地
袁紹在得知青州北海失守後,本想立即分出兩萬人派張郃率領前去支援青州。
袁紹帳下的監軍沮授卻開口勸阻道:“主公,青州之地,連受戰亂,先經曹操、公孫瓚統治,後歸主公,現又有陳渢插手,成分已是混亂。
青州的民衆一時難以真正歸服主公,主公如果於此時分兵支援青州,不僅短時間內難以再重新佔回青州,還將極大影響官渡接下來的走勢。
欲斷不斷,必受其亂,現在官渡才是重中之重,臣建議主公暫時放棄青州,讓大公子直接撤回民心依附的平原郡以駐防,任那呂布再勇,但兵不過萬,也難以攻下平原郡。
主公只需要專心於官渡戰事,那曹陳聯軍沒有了可鑽的空子,不日必然大敗,到時青州之危自解。”
袁紹覺得沮授說的有道理,正準備同意
這時,袁紹的另一個謀士許攸卻持反對票:“主公,臣覺得不妥,平原郡後面,便是冀州,雖然那呂布只有一萬人,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一但平原郡失守,屆時我們的後方冀州無險可守,呂布軍將如魚入大海般一路暢通無阻,冀州臨危啊。
保險起見,臣建議主公還是應讓張郃將軍前去支援大公子,防守青州。”
袁紹一聽,又覺得這許攸說的也有道理。(確實有點道理)
“主公………”
“主公………”
緊接着田豐、郭圖也接連開口向袁紹提出建議,並且與沮授和許攸說的也不一樣,是第三、第四個方案。
這下袁紹猶豫不定的性格犯了,一時不知該聽誰的。
這看似挺簡單的一個事情,愣是被袁紹給猶豫了半天還沒有做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