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3章 太歲頭上動土?劉備何來膽量?翻臉機會到了!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堂燕歸來字數:3564更新時間:24/06/26 14:25:18
    “我哪裏說了非要與我商量?我這還不是爲阿姐鳴不平嘛~~”

    諸葛蓉忙是否認,端起湯茶低頭飲起,以掩飾那份“心虛”。

    諸葛亮卻是一笑,不以爲然道:

    “長姐可是我諸葛家的女子,豈會不識大體?她適才不是也說了,姐夫納妾乃是天經地義,納那鄒家千金更是替主公分憂。”

    “長姐都沒覺着不高興,怎二姐你卻生這麼大氣?”

    諸葛蓉再次被戳中了心思,杏眼衝諸葛亮一瞪:

    “我哪裏生氣了?我就是隨口說了幾句而已,我生氣了嗎?”

    諸葛亮被懟到不敢吱聲,生恐再爭辯下去,自家姐姐就要發動血脈壓制了。

    於是忙是打了個哈欠,佯裝犯困,拔腿開溜。

    “說我生氣,我有什麼好生氣的?”

    “他不過是我姐夫,又不是我夫君,他就算納十個妾,又與我何幹…”

    諸葛蓉口中嘀嘀咕咕着,激動的情緒,漸漸也平伏了下來。

    忽爾間沉默了下來。

    不知過了多久,堂中響起一聲悵然若失的幽幽輕嘆。

    …

    三天後,劉備正式宣佈,於轄下所控制的宛城,育陽,葉縣等諸縣,推行屯田制。

    緊接着,孫乾,簡雍等多名文吏,便被派往各縣清查佔田。

    根據蕭方的提議,老劉對南陽士家豪強,採取的是以安撫爲主,威服爲輔的政策。

    故在清查佔田方面,對豪強們的底線是,不管以前吃進去多少,至少你得吐出幾兩來。

    你想一毛不拔,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或許是被張濟的燒殺擄掠嚇怕了,劉備的這位新主,在南陽豪姓眼中的形象,儼然成了救世主降臨。

    故而對於這清田政策,各縣豪姓們竟是出奇的配合,交出來的佔田遠遠超出了蕭方的事先估算。

    畢竟劉備只是要他們割幾兩肉,張濟卻是要對他們敲骨吸髓。

    這幫豪強們自然是爭相獻田,唯恐這位南陽新主,軟的不行來硬的,學起了張濟。

    當然頭鐵的也有,主要集中在育陽等南部諸縣。

    這數縣因靠近劉表統治區,大多數的棄田,皆爲蔡蒯兩族所侵佔。

    無論袁術也好,張濟也罷,此前不管誰佔據南陽,都給蒯蔡兩族幾分面子,不曾動他們在南陽的利益。

    如今南陽再度易主,蔡蒯兩姓自然而然認爲,劉備也不會例外,依舊不敢動他們。

    於是清查令下達後,蔡蒯兩族直接當成了廢紙,傲慢的選擇了視而不見。

    魏延自然不會慣着他們,軟的不行直接來硬的,當即派兵以武力手段,強行收回了兩姓佔田。

    消息很快便由南陽,傳往了襄陽。

    …

    襄陽城,蔡府。

    正堂內,蒯越與蔡瑁閒坐對飲。

    “異度,聽聞那劉備正在南陽各縣清查佔田,想學那曹孟德推行屯田。”

    “你覺得,他敢動你我兩族在育陽幾縣的田產嗎?”

    蔡瑁聲音壓低,眉宇間略帶幾分擔憂。

    蒯越捋着細髯,面帶着淡淡自信道:

    “劉備清查佔田也好,推行屯田也罷,其目的不過是想恢復南陽農桑,好養活他那萬餘兵馬,方能有抵禦曹操的底氣。”

    “歸根結底,無非是想守住荊北這一隅立足之地罷了。”

    “劉備雖出身寒微,畢竟做過徐州牧,應該明白,沒有你我兩姓的默許,任何人都無法於荊北立足。”

    “那依德珪之見,他會愚魯到動我們兩姓在荊北的田產嗎?”

    這洋洋灑灑一席話,頃刻間將蔡瑁的擔憂打消。

    蔡瑁嘴角上揚,冷笑道:

    “異度言之有理,看來倒是我多慮了。”

    “量那劉大耳也沒那個膽量,敢從我們兩姓身上割肉。”

    蒯越目光卻向東瞥去,眼中掠過幾分顧慮。

    “有劉備爲我們抵擋曹操,荊州北面威脅已算解除。”

    “倒是那小霸王孫策,竟已橫掃江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大有其父孫堅當年的威勢。”

    “此人用兵之能,十倍於劉備,乃是我荊州真正的威脅。”

    “我料孫策平定江東後,早晚會揮師西進侵我荊州,爲其父報仇雪恨。”

    “我們得儘早提醒主公,先一步收取豫章,做好防禦孫策的準備才是…”

    蔡瑁深以爲然,回想當年孫堅攻打荊州時的危局,頓時心有餘悸。

    於是二人的視野便轉向江東,儼然已將劉備拋之腦後。

    腳步聲響起,蔡和匆匆而至,臉色凝重之間摻雜着幾分憤怒。

    “兄長,育陽方面傳來消息。”

    “劉備委任那個育陽縣令魏延,竟發兵強行收回了我們在育陽縣的田產。”

    “除育陽外,涅陽等數縣的田產,也皆被這個魏延強收。”

    “不光是我們蔡家,蒯家的田產,也盡皆被強行收了回去。”

    蔡和滿臉憤慨的稟報,說着將密信獻上。

    蔡瑁和蒯越臉色驟變,彼此急是對視一眼,驚異之色從眼中涌過。

    “劉備竟有這膽量?”

    蔡瑁一躍而起,一把奪過了密信。

    越看臉色越是陰沉,眼中的驚異,漸漸也化爲了盛怒。

    “異度,伱看走眼了!”

    “劉備這廝視你我兩姓如無物,竟然縱容部下,把我們在育陽幾縣的田產全都搶了個精光!”

    “欺人太甚!”

    “劉備,你欺人太甚!”

    蔡瑁破口大罵,將那密報狠狠的扔在了案几上。

    蒯越一把接過細細端詳,驚異的眼神中漸生困惑。

    他實在想不通,劉備何來的膽量,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割他們蔡蒯兩族的肉。

    哪怕魯莽狂暴如張濟,也懂得給他們這些地頭蛇幾分薄面。

    劉備的政治水準,不會比張濟都不如吧?

    “聽聞劉備這屯田及清查佔田之策,正是那個蕭方爲劉備進獻。”

    “這個育陽縣令魏延,亦是荊州義陽人,與這蕭方是同鄉,據說當初還曾在我軍中效力。”

    蒯越從密報中看出了端倪,便猜測道:

    “莫非是蕭方魏延這幾個荊州寒士,對我們兩姓懷恨在心,便有意煽動劉備,對我們兩姓不利?”

    蔡瑁身形一震,眼珠轉了幾轉,驀然省悟過。

    於是一拍案幾,怒道:

    “荊襄七郡,對你我兩姓不滿者不在少數,卻皆是敢怒不敢言。”

    “諸葛玄這個侄女婿,不過一介鄉野村夫,誰給他般膽量,敢與你我爲敵?”

    兩人彼此對視,眼中狐疑閃爍,一時卻想不通爲何。

    “兄長,異度。”

    “不管這蕭方何來的膽量,也不管劉備是否爲其煽動,劉備縱容部下強收我兩姓田產,卻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若是忍氣吞聲,無所作爲,只怕會動搖我們兩姓在荊襄的威信呀。”

    蔡和打斷了二人的猜測,神色凝重的提醒道。

    蔡瑁心頭一震,臉上殺意驟燃,冷哼道:

    “這劉備既然不安份守己,就不能容忍他繼續佔有南陽,不然等他羽翼一豐,早晚必是禍患。”

    “異度,看來你先前利用劉備,爲我們拱衛荊襄的計策是失算了。”

    “你我即刻去見主公,請他發兵北上,驅逐劉備,奪回南陽!”

    蔡瑁一躍而起,當即就要去州府。

    蒯越卻一伸手,拉住了蔡瑁。

    “主公忌憚被人誹議對同宗用武,豈會輕易對劉備用兵?”

    “何況劉備清查的乃是其治下諸縣佔田,並未涉及主公治下,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勸服主公出兵?”

    蔡瑁語塞。

    雖說鼓動劉表出兵,動機乃是爲捍衛蔡蒯兩姓的利益。

    但這種話只能心知肚明,卻不能搬到臺面上,作爲勸說劉表對同宗翻臉用兵的理由吧。

    以私利而用兵,師出無名也。

    “那怎麼辦,難道咱們就忍氣吞聲,坐視劉備在蕭方那鄉野村夫的煽動下,對你我兩族不利?”

    面對蔡瑁質問,蒯越沉吟不語,眼珠暗轉。

    沉思良久,嘴角一抹玩味詭色揚起。

    “我們想說服主公出兵,無非是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罷了。”

    “你我可向主公提議,由德順代替文聘鎮守穰縣,執掌荊北兵馬。”

    “介時德順便可謊稱劉備縱兵搶掠穰城鄉野,以此爲名突然發兵北上,一舉收復育陽。”

    “若劉備率軍來奪,則我們正好以劉備南侵爲由,名正言順勸說主公揮師北上。”

    “若劉備忍氣吞聲,不敢出兵奪回,則我們既可收回被強收的棄田,又能藉此敲打劉備。”

    “德珪以爲如何?”

    蒯越洋洋灑灑,道出了一條計策。

    他口中的德順,正是蔡和。

    蔡瑁眼眸一亮,欣然讚道:

    “好好好,異度此計甚妙,我即刻便奏請主公,調三弟替換文聘鎮守穰城!”

    “劉備和那蕭方膽敢輕視你我兩族,我們就給他一個下馬威,讓他見識一下我們蔡蒯兩姓的底蘊!”

    …

    半月之後,宛城。

    蕭府之中,張燈結綵,熱鬧非凡。

    府門前則是車水馬龍,賓客紛至沓來,前來參加蕭方的納妾之禮。

    內院某密室。

    身着喜服的蕭方,卻扔下了衆客賓,與糜竺關羽密會。

    “文長傳來密信,他已照軍師所說,將蔡蒯兩族的佔田盡數強行收回。”

    “但襄陽方面,至今未見劉表要出兵的跡象。”

    “唯一的變化,便是蔡和取代了文聘,接管了穰城兵馬。”

    糜竺將一道帛書密信,遞與了蕭方。

    蕭方接過,細細端詳過後,眼眸漸漸聚起。

    “蔡瑁蒯越想說服劉表出兵,必須要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他們把蔡和換到穰縣來,多半是想挑起衝突,爲劉表撕破臉皮製造藉口!”

    “我們的機會,就要來了!”

    蕭方將密信一扔,當即提筆寫下了一書,爾後裝入了錦囊之中,交給了糜竺。

    “我料那蔡和,很快就會對育陽用兵!”

    “子仲,你速將這錦囊送往育陽交給文長,叫他嚴密監視穰縣荊州軍動向。”

    “一旦發現蔡和出兵,即刻拆開錦囊,依計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