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十六字訣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北城二千字數:6677更新時間:24/06/26 14:16:48
    “衝!!”

    夜幕裏,瞧着兀良哈陣中亂成一團,朱高煦知道自己射中了,當即吹響木哨,一馬當先。

    數千道身影跟隨他,往那撤退的胡兵殺去。

    這一刻,胡兵們看到了渤海軍,更是瞧見了他們手中的旌旗。

    紅底黑邊的朱雀旗在這一刻讓人毛骨悚然,許多參加過吉林之戰的胡兵汗毛炸立。

    “是渤海的南兵!!”

    喊叫聲才剛剛響起,便見渤海軍衝入陣中,左右奮擊。

    失去了阿札施裏這個主心骨,儘管還有萬戶和千戶們指揮,可主將已死的消息還是讓許多胡兵開始逃竄。

    一名萬戶組織了兩千多甲兵往渤海軍奮撲,雙方交戰來回,胡兵落馬者甚衆,少見渤海兵卒落馬。

    “是渤海的南兵!”

    幾乎在渤海軍入陣肉搏時,哈剌兀便與脫魯忽察兒異口同聲說了出來。

    無他,三都司明軍之中少有夜盲,且能全軍入陣者,唯有燕府騎兵和渤海騎兵。

    當下燕府騎兵已經被朱棣帶往開平,那能出現在這裏,並且還是從東北方向來的,便只有渤海的朱高煦。

    “衝!”

    哈剌兀抖動馬繮,不帶片刻猶豫。

    不止是他,許多貴族和甲兵都抖動馬繮,往渤海軍殺去。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吉林之戰是兀良哈諸部心裏的一根刺,哪怕不算朱棣,朱高煦的渤海軍也殺了他們數千人。

    這個仇,今日便要血債血償!

    雖不善夜戰,但此刻哈剌兀管不了這麼多了。

    朱高煦麾下的明軍不同於其它都司的明軍,倘若不第一時間挫了他的銳氣,渤海軍便會像瘋狗一樣與他們纏鬥至死。

    必須趁着朱權那三千人還沒反應過來前將朱高煦擊退,不然他們這幾千畝粟田就保不住了!

    “張純!!”

    亂軍之中,朱高煦如若無人,在身旁護衛的保護下,他可以盡情動手殺敵,可即便如此他還是觀察着戰局。

    當他看到哈剌兀舍了粟田,向他們衝殺來,他便果斷向後招呼了張純。

    張純心領神會,帶着百餘騎脫離戰場,往後方撤退。

    哈剌兀沒有注意到張純這百餘人,他的目光一直放在渤海軍的大纛上。

    朱高煦在哪,大纛就在哪。

    要對付渤海軍,就得斬將奪旗,滅了他們的主心骨。

    主將都能不懼生死,何況備受他恩德的兵卒?

    一時間,上萬胡兵被不足四千的渤海軍攪動、追殺,喊殺震天……

    “怎麼回事?看這情況不像是演戲?”

    寧府營壘處,便是劉真也有些吃不準了。

    因爲距離太遠,他無法看到突入陣中的渤海軍,朱權與其他人也是一樣。

    不過不等他們想好,寧府防備夜襲的塘騎便疾馳來到營壘前,翻身下馬對朱權作揖:“殿下,渤海王殿下派來塘騎求援。”

    “眼下,渤海王殿下正率兵與胡兵交戰,前叛虜泰寧衛指揮使阿札施裏被渤海王引弓擊斃,胡兵大亂,請殿下出兵!”

    “高煦來了?!”儘管已經知道了來人可能是朱高煦,但當朱權真正聽到這消息的時候,他還是不可避免的吃驚起來。

    當然,讓他更吃驚的還是朱高煦居然能在萬軍之中引弓擊斃阿札施裏。

    “劉指揮使!”朱權回頭看向劉真,但不用他多說,劉真便已經明白。

    “末將這就率軍出營!”劉真作揖開口,朱權頷首並讓人尋來自己的坐騎。

    雖說寧府兵卒大多夜盲,但只要確定了胡兵沒有使詐,他們就可以根據胡兵在明,他們在暗的優勢,對胡兵進行面突騷擾。

    朱權已經準備領兵支援,可哈剌兀等人卻已經率甲兵七千策馬奔襲。

    “大汗來了,不要慌!穩住陣腳!”

    營壘處,瞧着哈剌兀領兵而來,作爲阿札施裏死後官職最高的萬戶,阿克巴圖開始組織節節敗退的探馬赤軍開始反擊。

    然而他們的反擊太過薄弱,儘管探馬赤軍已經是兀良哈最精銳的兵馬,可是面對吃得膘肥體壯的渤海軍,他們根本無法抵禦。

    短兵交擊間,許多探馬赤軍面對人數與自己相等的渤海軍時,不可避免的開始墜落馬背,並被千軍萬馬踐踏而死。

    尤其是直面朱高煦的探馬赤軍,他們往往如孩童般稚嫩,面對朱高煦手中鐵槍,不是被擊倒,就是被活生生砸死在馬背上。

    “撤!”

    營壘處的三千探馬赤軍已經被擊垮,可朱高煦並不貪戀戰果,而是在發現哈剌兀率兵準備衝擊而來時立馬撤退。

    在此起彼伏的木哨聲下,所有渤海軍跟着哨聲與大纛開始撤退,沒入夜幕中。

    哈剌兀率兵抵達營壘處,雖然未能實現衝擊渤海軍的目標,但他並不生氣,而是讓脫魯忽察兒去找尋阿札施裏,重整被打亂陣腳的三千探馬赤軍和兩萬輕騎。

    這期間,夜幕之中總有箭矢射來,雖說無法穿透甲兵們身上的甲冑,但這樣被動挨打的局面卻不可避免的讓己方士氣下跌。

    “朱權出營了……”

    “我看到了,不用管,先穩住陣腳!”

    海撒男答奚策馬上前提醒哈剌兀,哈剌兀卻很穩重,他清楚這種時候要做的是穩住大軍,一旦大軍陣腳鬆動,那朱高煦絕對不會放過一次衝擊的機會。

    他在等待脫魯忽察兒找來阿札施裏,卻不想他沒能來阿札施裏,反而等來了臉色陰沉的脫魯忽察兒與萬戶阿克巴圖。

    “阿札施裏呢?”哈剌兀升起了不好的預感。

    “被箭矢一箭穿胸了,應該是朱高煦射的箭。”

    脫魯忽察兒毫不猶豫的將射殺阿札施裏的事情放到了朱高煦頭上,畢竟在三都司中,能用破甲箭射穿明甲的,也只有平安和朱高煦兩人。

    平安不可能出現在這裏,那便只有朱高煦一人了。

    脫魯忽察兒這般說着,哈剌兀的臉色也漸漸難看起來。

    他想到了許多人,唯獨沒想到朱高煦敢來。

    在他潛意識裏,吉林城兵馬不多,去年又死傷不少,現在應該老老實實在吉林舔舐傷口才對。

    只是他沒想到的事情終究來了,朱高煦這廝還是如當初吉林之戰時一般勇猛。

    不過不同的是,上次他只有五百騎軍,而這次他足有數千人。

    儘管這數千人都不是甲騎,可在草原作戰,明甲輕騎反而更加難纏。

    “我們要這樣幹等到天亮嗎?”

    海撒男答奚詢問哈剌兀,哈剌兀本想回答,可卻突然看到北邊的粟田突然燃起了火光。

    “狗孩子!救火!”

    瞧着粟田被點燃,哈剌兀不用多想就知道這是朱高煦幹的事情。

    他來不及多想,連忙回頭吩咐衆人前去救火。

    由於朱權北上,哈剌兀讓部衆們把牛羊帶着往北撤退去了,因此他們的口糧便只剩下這塊可以收割的粟田。

    如果粟田被燒燬,那他們就得餓着肚子逃命了。

    “駕!!”

    在哈剌兀的指揮下,剛剛穩住陣腳的近三萬胡兵開始往兀良哈禿城外的粟田策馬而去。

    也就在他們挪動腳步不久,夜幕裏突然響起了另一道沉悶密集的馬蹄聲。

    剎那間,數千渤海軍從夜幕之中衝入火光範圍內,朝着哈剌兀那拉長的隊伍中段開始截擊。

    大軍被攔腰截斷,甲兵與輕騎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

    不同於甲兵的精銳,被徵召而來的輕騎胡兵在遭遇渤海軍衝擊後,立馬就自亂了陣腳,開始四散而逃。

    “中計了!”聽到馬蹄聲的時候,哈剌兀連忙回頭,果然看到了隊伍被攔腰截斷的場景。

    他立馬調集倖存的九千餘甲兵回師救援,但渤海軍一見他們開始調轉隊伍方向,便毫不猶豫的再度衝入夜幕之中。

    只是一字時,待哈剌兀回師救援的時候,渤海軍的身影已經消失不見,只有依稀能聽到的馬蹄聲在證明他們的存在。

    “看清他們有多少人沒有?!”

    哈剌兀質問左右,可所有人都面面相覷,根本看不清渤海軍的人數有多少。

    “應該是四五千,或者五六千。”

    脫魯忽察兒一直在觀察,可夜幕火光太過紊亂,就連他也判斷不清。

    這樣的情況,讓哈剌兀胸中憋着一口氣,遲遲釋放不出來。

    “繼續去救火,探馬赤軍拱衛輕兵!”

    哈剌兀決定把探馬赤軍分開來用,一時間長達一里的隊伍被探馬赤軍拱衛起來,他們手持短兵,隨時準備與渤海軍肉搏。

    不過夜幕之中,朱高煦卻沒有再急於發動第三次衝擊。

    “真奇怪,這羣人真的看不見我們?”

    夜幕之中,張純率領百餘騎返回隊伍,有說有笑的開口。

    縱火粟田的事情,就是他帶領百餘騎去幹的,這是朱高煦戰前交代的戰術。

    只要進攻營壘,哈剌兀一定會回師救援,這種時候就是他們縱火,再度分割胡兵的時候。

    兩輪衝擊下來,不少胡兵被渤海軍陣斬錘殺,胡兵人馬雖多,可論精銳卻不如渤海軍和明軍。

    朱高煦他們翻身下馬,也夜幕掩護下恢復馬力,料定了哈剌兀不敢深入。

    其實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哈剌兀熄滅火把,躲入兀良哈禿城內。

    不過兀良哈禿城容納不了那麼多人,更別提以胡兵的紀律,一旦熄滅火把,很有可能就會在遭遇衝擊時潰散。

    只要哈剌兀他們還舉着火把,朱高煦他們就知道往哪裏進攻。

    他們雖然不夜盲,但若是沒有了火光指引,他們也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去進攻哈剌兀他們。

    朱高煦料的,就是哈剌兀不敢熄滅火把。

    論紀律,兀良哈胡兵可比明軍差遠了,更別提渤海軍了。

    “還要繼續衝擊嗎?”

    身旁,傅讓詢問朱高煦,但朱高煦卻拿出自己馬鞍一側布包裏的沙漏看了看。

    “不用,我們下馬休息。”

    “下馬休息?”

    聽着朱高煦的話,傅讓愣了愣,隨後又反應過來:“你想以逸待勞?”

    “嗯!”朱高煦的聲音響起,他解釋道:“我們馬力充足,但胡兵的馬力也還沒用上。”

    “你和林粟、張純各帶一千弟兄,來回騷擾他們,消耗他們的箭矢和馬力。”

    “一旦箭矢用光,他們就不得不與我們肉搏。”

    “騎射面突我們不擅長,可肉搏我們是他們的祖宗!”

    “懂了!”傅讓點頭,隨即開始讓護衛下馬步行,通知全軍如何作戰。

    很快,渤海軍開始騷擾兀良哈的胡兵,哈剌兀見狀也沒有下令反擊,而是讓甲兵固守,所有輕兵下馬滅火,並收割粟米。

    “這老賊看樣子是不準備纏鬥,準備天亮撤退了。”

    看到兀良哈兵馬不動,朱高煦並不爲自己的計劃落空而失落。

    哈剌兀說到底也是北元之中有頭有臉的將領,他能在洪武十三次北伐中活下來,並且節制兀良哈諸部,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殿下,這老賊若是真的撤退那我們怎麼辦?”

    林粟詢問,傅讓也看向了朱高煦,儘管看不清他的五官,可傅讓能感覺到朱高煦有辦法。

    “十六個字……”朱高煦輕聲開口,不等二人反應過來,便繼續道:“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朱高煦說完,又接着佈置道:“若是哈剌兀能沉住氣到天亮,那我們暫時不要進攻,儘可能襲擾他們。”

    “他們要北上,讓他們去好了,反正我們的糧食充裕。”

    他說這話時十分自信,因爲攻破了兀良哈山木寨,並且收割繳獲了當地的上萬石糧食,因此朱高煦有本錢打下去。

    這四天時間裏,吉林的十艘二百料馬船已經將兀良哈山的糧食運往了撒叉河口,交給了無法進入惱溫江流域的一千二百料馬船。

    趙牧應該還在忙着運送牛羊,不過這不要緊,兀良哈山的糧食還沒全部運完,朱高煦交代了趙牧留下二千石。

    當下自己與朱權兩部七千人,這兩千石糧食足夠他們吃半個月,加上大軍所攜帶的十日軍糧,撐一個月不成問題。

    唯一不足的是馬料,不過馬料也可以用粟米來替換,頂多就是將補給縮短到二十天左右罷了。

    二十天已經足夠長了,自己用不了那麼長時間。

    “殿下,寧王殿下他們過來了。”

    傅讓的聲音提醒了朱高煦,他回頭看去,果然看到了舉着百來支火把照明的一支隊伍。

    “走,你陪我過去看看。”朱高煦交代傅讓,又對身邊的林粟道:“對兀良哈的騷擾不要停。”

    “是!”林粟作揖應下,朱高煦也帶着傅讓和幾十騎往朱權那邊疾馳去。

    他們點燃了火把,所以寧府騎兵可以看到他們的甲冑和旌旗。

    沒有任何阻攔,朱高煦帶着傅讓來到了寧府騎兵的陣前,朱權與劉真也策馬上前。

    這算是叔侄二人的第一次見面,不過這次見面有些尷尬。

    朱權雖然不比朱棣,但起碼也算中人之姿,加上胯下坐騎也是阿拉伯戰馬,因此在馬背上還是挺顯高的。

    不過,當朱高煦騎着赤驩過來時,朱權便幾乎矮了朱高煦半個身子。

    “十七叔!”

    朱高煦握着馬繮作揖,朱權則是在看到朱高煦真容後愣了愣,隨後才反應過來回禮:“高煦伱倒是生得高大,孤一時間居然不敢與之相認。”

    “空有些力氣罷了。”朱高煦謙虛說着,但劉真卻掃了一眼朱高煦帶來的這幾十騎。

    在見到傅讓時,他稍微愣了下,點頭算是打過招呼,接着繼續打量了起來。

    別的不說,單單這幾十騎兵,雖說個頭高矮不一,但每個人都十分壯實,像一個個結實的木墩般。

    相比較之下,寧府騎兵就有些消瘦了。

    不僅如此,朱高煦的這幾十騎目光有神,時不時掃視左右,可見他們沒有患上夜盲症,也佐證了劉真對於渤海軍夜盲者甚少的猜想。

    劉真畢竟和宋晟在西北合作過,也曾經與馮勝、傅友德和李景隆練過兵,心裏清楚類似渤海王府這樣的兵馬,那一定是花了大價錢和大力氣才能培養起來的。

    光這一點,朱高煦就不是一個空有力氣的莽夫,更別提他今夜夜戰將哈剌兀打的措手不及的表現了。

    “接下來還要再戰嗎?”

    朱權看向了嚴陣以待的兀良哈胡兵,又回頭看了一眼朱高煦。

    對此朱高煦搖搖頭:“這哈剌兀有了防備,再想衝陣便不容易了。”

    “接下來,我們只需要不斷地襲擾他,射殺他想要取水、落單的兵卒就行。”

    “這……”聽到朱高煦的話,朱權有些遲疑,劉真見狀則是接上話茬道:“我軍糧草已經不足十日之用,繼續北逐,恐有斷糧之險。”

    “這個無需多慮。”朱高煦安撫道:“我渤海舟師在東邊的惱溫江囤積粟米二千石,我本部還有十日軍糧,足夠我們再北逐十日。”

    “好!”聽到朱高煦都這麼說,朱權也放心了,而朱高煦見狀也將他偷襲兀良哈山,以及一路向南打草谷而來的事情娓娓道來。

    聽到朱高煦掏了兀良哈山,朱權他們算是明白爲什麼朱高煦敢繼續北逐了。

    合着兀良哈山的牛羊糧食都被他帶走了,今年兀良哈諸部的口糧肯定不足。

    等兀良哈山的消息傳開,哈剌兀手下的胡兵士氣必定動搖。

    不過朱權還有一點不明白,那就是朱高煦爲什麼那麼執着的要對兀良哈動兵。

    “若是真的如你所說,那即便不用我們動手,等到冬季白災降臨,恐怕兀良哈諸部就要人馬飢寒而死了。”

    “再與他們交手,似乎沒有道理可言……”

    朱權詢問朱高煦,可朱高煦卻道:“十七叔你這話倒是好說,可侄兒的肇州城距離兀良哈山不過七百裏,萬一這胡兵南下往我那邊去,侄兒可就遭難了。”

    “正因如此,侄兒只有重創他們,才能讓他們老實的呆在漠東。”

    “好吧……”朱權覺得朱高煦說的有些牽強,但他也沒有細想,畢竟眼下朱高煦出糧食,他沒有必要拒絕。

    “都下馬休息吧,等到天明再與這老奴交手。”

    “此外,命南邊營地裏剩餘的六千民夫撤退,以免拖慢明日行軍速度。”

    朱權對劉真吩咐,劉真也作揖應下,隨後命令全軍熄滅火把,下馬休息了起來。

    有了朱高煦提供口糧,加上本部糧草也不足,朱權自然要讓民夫撤退。

    反正現在南邊一路南下八百裏都十分安全,讓他們撤退倒也不用擔心什麼。

    做好一切安排,朱權與朱高煦下馬坐在了草地上。

    他們閒聊着一些事情,而寧府一些還沒睡飽的兵卒也開始躺下休息。

    朱高煦手裏拿着沙漏,等着天色開始變亮。

    相較於他們的遊刃有餘,哈剌兀那邊可謂是爭分奪秒。

    粟田的粟米在收割時,他們需要時刻警惕,因爲指不定渤海軍就會從哪個方向射來火箭。

    由於粟米田範圍太大,因此渤海軍可以隨意穿插縱火,燒燬一片片良田。

    他們放火只需要一個動作,可兀良哈的輕兵們滅火就需要耗費很大力氣。

    時間消逝,從寅時到卯時四刻,天空之上的烏雲終於開始消散,遠處的天邊開始泛起一抹魚肚白。

    四周的草原明亮了幾分,而渤海軍和寧府騎兵已經做好了準備。

    “滅火!”

    哈剌兀睜了一夜的眼,總算能看清明軍規模。

    當他看到兩部明軍合計有不少於六七千的兵馬時,他便心裏一沉。

    他回頭看了一眼正在搶收的粟田,想要全部收割顯然已經不切實際。

    “要不要等收割了糧食再走?我們可以進兀良哈禿城裏輪換休整。”

    脫魯忽察兒來到哈剌兀身旁建議,可哈剌兀卻搖搖頭:“這城池要進去很簡單,可要出來就困難了。”

    “他們的甲兵並不比我們少多少,萬一他們要圍城,以我們手中的糧食,撐不了多久的。”

    “可他們的糧食也不一定多。”脫魯忽察兒皺眉,但卻見哈剌兀擡頭質問他:“你能確定嗎?”

    “我……”脫魯忽察兒沉默了,他不敢確定,畢竟朱高煦這廝是往東北方向來的,也就是兀良哈部衆撤退的方向。

    但凡他攔截到一兩個放牧北撤的部落,那些牛羊都足夠他們吃一兩個月。

    脫魯忽察兒還在沉默,哈剌兀卻站了起來。

    他目光沉着看着渤海軍的旌旗,隨後艱難下令:

    “午時出發,收割不完的粟田,就地焚燬,一粒米也不要留給朱高煦!”

    莫名痛風了,一開始還以爲是扭到了手,去了醫院才知道是痛風。

    也不明白我不抽菸不喝酒不吃內臟爲什麼會痛風,那種陣痛挺敗情緒的。

    開了藥試試看能不能減輕疼痛,如果不行的話,這兩天估計就是語音碼字,有可能會持續幾天的單章,等痛風過去再恢復雙更。

    祈禱藥效有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