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黃雀在後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北城二千字數:6490更新時間:24/06/26 14:16:48
    “嗚嗚嗚!!”

    清晨,當蒙古人的呼麥聲在草原之上響起,數百的兀良哈人,正驅趕牛羊在兀良哈山下放牧。

    草原上,牧民回馬揚鞭,硬生生扯出一聲清脆的鞭鳴。

    秋風勁爆,漫山遍野吹過大草原。

    草枯木黃,蕭條一片的草原面對這剛強的秋風,只是剛一交手便潰不成軍。

    很快,在秋風席捲下,兀良哈山下黃塵漫天,炊煙漫漫。

    草原上的羊羣十分團結,喜愛抱團,一團又一團的在這枯黃的大草原上推進着。

    羊兒扭轉脖子,“咩也”幾聲,似乎走出一條新路,但很快被蒙古人的馬鞭和獵犬驅趕回去。

    面對馬鞭和獵犬,羊兒害怕了,只能在牧馬人冰冷的皮鞭下,安分守己的咀嚼那乾巴巴的枯草。

    “這片草場越來越不行了,再這麼下去,草都要被吃光了。”

    “沒了草,我們也就養不了羊,上面的臺吉們會怪罪的。”

    馬背上,一名四十來歲的蒙古人唏噓着,旁邊二十出頭的青年則是調轉馬頭,惡狠狠道:“南人一直往北搶佔我們的草場,如果不是他們,我們可以去南邊放牧。”

    “那裏是我們的地方,他們只是強盜!”

    “他們不僅搶了我們的草場,還殺了阿布(父親)!”

    想起自己被殺的父親,青年人用手遮蔽陽光,從指縫中看向太陽。

    “總有一天,我要去南邊,讓南人把我們的草場還回來。”

    “速木赤……”一旁的蒙古人想開口說些什麼,可前方的獵犬卻突然像遭受了什麼刺激一樣,瘋狂的犬吠起來。

    一時間,所有蒙古人都聚到了一起,他們警惕的看着前方的矮丘。

    很快,有人臉色發生變化:“有馬蹄聲……”

    “是忽察兒臺吉他們從南邊回來了嗎?”速木赤詢問,而前方的矮丘上,此刻卻突然出現了十名騎着馬匹,身穿扎甲的兵卒。

    速木赤見狀,不等身邊人開口,便主動往前湊去。

    只是在他上前的時候,那隊兵卒卻突然從懷裏拿出來了什麼東西。

    不等速木赤反應過來,草原之上忽然響起一道炸響。

    “砰!!”

    瞳孔緊縮,一堆上了年紀的蒙古人汗毛炸立,他們往天上張弓搭箭,射出了鳴鏑。

    “速木赤!快回來!是南兵!!”

    許多人焦急的大吼提醒,速木赤反應也不慢,當即調轉馬頭,吹着木哨撤退。

    獵犬開始驅趕羊羣往來時的路撤退,數百放牧的蒙古人中,也有百來名年輕力壯的蒙古人從一旁的馬匹背上解下甲冑。

    雖然只是皮甲,起碼給他們提供了安全感。

    “烏蘭巴日老爺子,這是怎麼回事?南兵怎麼打到這裏來了!”

    逃回隊伍的速木赤緊張詢問,時不時回頭看向矮丘之上的十餘名明軍。

    “不知道,總之先撤回部落再說……”

    烏蘭巴日穿上了皮甲,緊張的回頭向明軍看去。

    明軍駐馬矮丘,在放出信號後沒有任何追擊的舉動,就這樣看着他們。

    這裏是一望無垠的草原,想要逃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起碼需要跑出十幾裏才行。

    明軍沒有着急追擊,而是不緊不慢的跟着他們。

    作爲百戶的烏蘭巴日見狀流下了冷汗,他很清楚這只是明軍的塘騎,真正的隊伍在他們後方。

    正常來說,明軍的塘騎一般不會脫離三軍超過三十裏,如果是小股燒荒的北巡隊伍,那正常來說只有十幾裏。

    “這支南兵,是怎麼穿過兀良哈禿城來到這裏的?難道哈剌兀汗他們被擊敗了嗎?”

    烏蘭巴日心神不定,只能咬牙組織撤退,然而牧羣拖慢了他們的腳步,半個時辰過去,他們不過撤退了八九裏。

    “捨棄牧羣,撤退!”

    瞧着牧羣如此拖慢速度,烏蘭巴日只能斷臂求生。

    四周的蒙古人聞言紛紛吵了起來:“現在還不知道後面的南兵有多少,萬一他們數量不多,我們把牧羣放棄了,那會被貶爲奴隸的!”

    蒙古人等級森嚴,倘若被貶爲奴隸,那在沒有戰功的情況下,這輩子都別想翻身了。

    “他們都來到這裏了,你們以爲他們沒有大軍敢來嗎?!”

    烏蘭巴日回罵着,而此時他們的後方已經傳來了沉悶而密集的馬蹄聲。

    所有人回頭看去,只見黃塵升起。

    在黃塵中,僅是目力所能瞧見的,便有數百身穿明甲的明軍,更不要提看不到的地方。

    “撤!!”

    這一刻,不用烏蘭巴日提醒,所有人都揮動馬鞭,提速往西邊逃竄。

    明軍在他們的身後緊追不捨,僅在路過牧羣的時候停留片刻。

    “馬步兵留下駐牧!其餘人繼續追擊!”

    追逐路上,身披扎甲的朱高煦持槍指揮,身旁的張純、林粟先後降低馬速。

    這時,渤海軍騎兵與身後的馬步兵已經落下了數百步的距離,騎着挽馬的馬步兵,是無法跟上騎着軍馬的騎兵腳步的。

    留下他們駐牧,才能讓這次作戰利益最大化。

    “追!”

    抖動繮繩,朱高煦帶領二千騎兵緊緊咬在烏蘭巴日等人身後。

    膘肥體壯的軍馬,在這種時候往往能很輕鬆的追上蒙古人的馬匹。

    不用朱高煦吩咐,二千騎兵左右兩掖分出數百騎兵,一左一右的開始包夾。

    很快,烏蘭巴日這羣人便因爲馬匹瘦弱而不得不減慢速度,並在一字時不到的時間裏被明軍包圍。

    他們被圍了起來,渤海軍繞着他們逐步縮小圈子。

    “烏蘭巴日老爺子……”

    速木赤感到了恐懼,他將希望放到了烏蘭巴日的身上,可眼下的烏蘭巴日已經無能爲力。

    上過戰場的他,很清楚身披明甲的兵卒是各方勢力的精銳,而眼下他們被這一兩千明甲騎兵包圍,以他們的實力根本無法突圍。

    不管是馬匹還是兵器、甲冑,他們之間的差距都太大了。

    “要不要俘虜?”

    駐馬在包圍圈外的傅讓詢問一旁的朱高煦,朱高煦雖然臉色沉穩,可他心裏也在打鼓。

    他要不要俘虜這羣人?

    儘管來時已經做過心理建設,可當自己能一句話決定數百條人命的時候,朱高煦還是猶豫了片刻。

    他看了一眼被包圍而面露恐懼的那數百蒙古人,他們之中有不少未成丁的孩子,有的十四五歲,有的則是只有十一二歲。

    這樣的年紀,若是在吉林城,恐怕還在學校裏讀書。

    “俘虜吧……”

    看着朱高煦久久沒有開口,傅讓似乎猜到了他的想法,試探着說出答案。

    可是面對他的話,朱高煦卻深吸了一口氣,調轉馬頭的同時冷臉下令:“一個不留!”

    他的話,讓傅讓愣了一瞬,但很快傅讓就點下了頭,並策馬上前,將長刀拔出:

    “放箭,避開馬匹!”

    在他脫口而出的時候,幾名跟在他身後的百戶官紛紛拿起木哨吹響,而渤海軍兵卒們,也紛紛張弓搭箭,在不足五十步的距離開始放箭。

    “額啊!!”

    “拼了!!”

    被圍殺的烏蘭巴日與其餘人開始反擊,但他們的反擊在數量數倍於他們的渤海軍面前,顯得那麼無力。

    朱高煦聽到了木哨的聲響,但他沒有回頭看,而是沉着臉色,往被俘的牧羣策馬而回。

    “殿下!”

    一刻鍾後,瞧着朱高煦單人單騎的回來,林粟連忙帶人策馬而來,並抱怨道:“殿下,您起碼得帶着護衛回來吧,這一個人,萬一……”

    林粟的滔滔不絕,分散了朱高煦的注意,他輕笑頷首:“那牧羣有多少牛羊,能看出來嗎?”

    “不少於百頭牛和三千只羊!”

    提起繳獲,林粟口水都快流下來了,朱高煦見狀也爽快吩咐:“宰二百只,弟兄們這段時間受累了,今日吃好些。”

    “那剩餘的呢?”林粟回頭看了一眼那拖慢行軍速度的牧羣。

    面對這個問題,朱高煦則是輕鬆道:“耕牛送往東邊,讓舟船帶着南下,羊羣留下,交給軍中那百來個放牧的好手慢慢跟在大軍背後遊牧。”

    朱高煦要掃蕩兀良哈山,掃蕩完畢後,就要帶兵南下,這樣身後自然沒有敵人,可以讓兵卒安心放牧。

    至於哈剌兀,他現在恐怕還不知道自己已經繞道兀良哈山的事情,恐怕還在忙着調集兵馬,去南邊保護部衆撤退呢。

    “這裏距離兀良哈山還有四十裏,已經很近了,告訴弟兄們,無煙竈必須按照標準來。”

    “是!”

    朱高煦對着林粟交代着一切,並在交代完後返回了牧羣旁。

    他們翻身下馬坐下,看着兵卒們從牧羣中拽出百餘隻羊,隨後燒水宰殺。

    過了約兩刻鐘,西邊的天空開始出現密集的馬蹄聲,傅讓他們解決了那數百蒙古人並返回。

    他尋着朱高煦策馬而來,朱高煦見到後只是平淡詢問:“屍體都解決了?”

    “都埋起來了,這地方太空曠,焚燒會引起胡虜的察覺。”傅讓下馬與朱高煦說着:

    “來時瞧見了這羣胡兵放牧的糞便,尋着糞便應該就能直接找到他們的駐牧地。”

    用糞便搜尋敵人蹤跡,這是這個時代搜尋敵人常見的手段。

    想要做好收尾工作可不是那麼容易的,別說遊牧民族,就連漢人將領都不一定能做好。

    比較知名的,應該就是西漢的李廣了。

    西漢李廣由於行軍從不約束兵卒方便,因此麾下兵卒往往一不舒服就立馬在隊伍不遠處方便。

    這樣不僅僅弄得路上屎尿熏天,也十分方便匈奴人搜尋他的蹤跡。

    對於李廣將士的這種野蠻行爲,西漢的官員就非常看不慣,經常彈劾李廣。

    即便漢武帝三申五令,李廣卻依舊不能約束部衆,弄得漢武帝很是火大。

    哪怕是偏袒李廣的司馬遷,在這件事情的記錄上也沒辦法掩蓋,只是儘量粉飾。

    例如在《史記》中司馬遷就對李廣帶兵寫道:“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鬥以自衛,莫府省約文書籍事,然亦遠斥候”

    從文中可以看出,司馬遷對於李廣軍隊的紀律不嚴明非常不滿,其中一條就是人人自便,就能說明李廣軍隊對於排便非常隨意。

    哪怕到了隋唐、兩宋時期,不能約束兵卒方便的將領也是屢見不鮮。

    朱高煦對於渤海軍行軍路上的規矩制定的很多,多到常人想要記下,都得花上幾天時間才能牢記。

    這些條例,幾乎每一條都落到了實處。

    正因如此,朱高煦他們這一路上都沒有被人發現蹤跡。

    眼下這支蒙古人給他們留下了行軍痕跡,那朱高煦他們就可以順藤摸瓜了。

    “你派人摸索過去,看看兀良哈山駐紮多少胡兵和部衆。”

    “若是胡兵不多,我們晚上摸索過去,將他們包圓,好睡一個好覺。”

    得知了這樣的好消息,朱高煦自然不會坐視不理,等着痕跡被時間消磨。

    對於他的話,傅讓則是頷首:“我已經讓人尋去了,想來天黑前應該能回來。”

    “好!”朱高煦頷首。

    傅讓辦事,他還是很放心的,這點從安東城和肇州城的營建就能看出來。

    在二人說完這事半個時辰後,羊肉的香味開始飄散在空中。

    排着隊伍,這次出征的渤海軍兵卒們,總算吃上了一頓好飯。

    儘管這個時代的漠東由於蒙古人過度放牧而水草不豐,但是二百只羊還是能滿足每人三斤羊肉的。

    很快,衆人就沉浸在了香噴噴的肉香之中,哪怕這些羊肉沒有放除鹽晶以外的任何調料,但還是讓所有人吃的狼吞虎嚥。

    “殺!!”

    “唏律律!!”

    如朱高煦所說的一般,眼下的哈剌兀確實集結了兵馬,並且已經與朱權交上了手。

    徹徹兒山下,在那草原之上,三千明軍騎兵與上萬蒙古騎兵相互面突放箭,不小心脫離隊伍的兵卒則是立馬抓起長兵,與四周胡兵戰作一團。

    雙方衝鋒,在距離對方十餘步的時候張弓搭箭,瞄準頭部放箭。

    有的倒黴,中箭栽倒,亦或者被戰馬帶離戰場。

    有的幸運,一連面突數次都未曾中箭。

    在這樣的面突作戰中,朱權顯得很謹慎,哪怕己方佔據肉搏優勢,也不肯讓大軍結陣突入兀良哈陣中,而是選擇用騎射面突的方式,一點點消磨哈剌兀麾下騎兵的性命。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很不錯,因爲此刻的哈剌兀並不在軍中,而是率領三千扎甲騎兵在徹徹兒山的一處山坳裏等待突陣。

    “可惜我甲騎被朱棣那個瘋子沖垮了,不然哪裏輪得到朱權這個小娃娃在我面前耀武揚威!”

    聽着前線不斷傳回的消息,坐在馬札上的哈剌兀十分生氣。

    以往朱權根本不敢孤軍深入,如今他得了明廷配給的軍馬,倒是敢跑來他的地界耀武揚威了。

    換做往日,哈剌兀完全可以舉全部力量,率三萬身着扎甲的精銳與朱權交手。

    可自從去年吉林慘敗過後,部落之中的甲兵便只剩下了不到兩萬四,並且還四散在諸部臺吉手中。

    得知朱權尋釁的他,只能在倉促間通知各部北上,自己則是帶着本部三千甲兵南下。

    他本意是利用前面的上萬輕騎來吸引朱權北上,然後自己出徹徹兒山,從後方截斷朱權的補給。

    只是朱權這廝跟着朱棣那個傢伙學聰明了,不管怎麼打,哪怕打出再大的戰果,他們也絕不輕易拋下民夫追擊,這讓哈剌兀有力氣沒地使。

    “這麼磨蹭下去,他那三千甲兵沒死多少,我們這邊反倒要死不少男丁。”

    當熟悉的聲音響起,脫魯忽察兒的身影也出現在了哈剌兀的身邊。

    眼下他依舊坐在哈剌兀身旁,並且可以開口提意見,可見他在吉林之戰中的傷亡並不大,反倒是海撒男答奚和阿札施裏一言不發,地位下降了許多,顯然受創不少。

    不止是他們倆,許多小部落的臺吉也都老實了許多,而他們老實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承擔了吉林慘敗的大部分傷亡。

    哈剌兀雖然也損失了甲騎與不少甲兵,可他早年有北元支撐,家底子比起衆人厚實太多,完全可以經得住他再來幾次吉林慘敗。

    不過他能承受是一回事,他是否承受是另一回事。

    朱權這些日子在南邊劫掠屠戮了不少小部落和放牧的兀良哈人,諸部損失都不小。

    如今他打到了徹徹兒山南邊,再往北三百裏就是兀良哈禿城了。

    兀良哈禿城那邊的田地還沒收割糧食,若是朱權跑到那裏,那今年諸部也就別想好好過冬了。

    正因如此,哈剌兀在脫魯忽察兒的提醒下開始坐不住了。

    “傳我令出兵,把這羣南兵驅趕回南邊!”

    哈剌兀一聲令下,隱藏在山坳之中的三千甲兵開始翻身上馬,有條不紊的走出山坳,向着東南奔馳而去。

    只是兩刻鐘的時間,哈剌兀就帶着三千甲兵抵達戰場,並第一眼看到了躺在地上的許多蒙古人屍體。

    憤怒沒有衝昏哈剌兀的頭腦,他指揮阿札施裏和脫魯忽察兒各帶一千騎兵,一前一後去包夾朱權本部,自己則是帶兵去切斷朱權與民夫們的聯繫。

    “嗶嗶!!”

    “殿下,西北方向來了胡兵,看模樣都是甲兵,我們該撤了!”

    亂軍之中,一直觀察四周的劉真拉住了正欲折返面突的主權,示意他往西北看去。

    朱權跟在朱棣身邊多次北巡,自然不是什麼莽夫。

    瞧見兀良哈來了甲兵,他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下令:“撤!”

    “鐺鐺鐺!!”

    鳴金作響,在十餘名中軍塘騎的傳遞下,撤退的消息開始在明軍之中傳開。

    他們跟隨朱權的王纛開始向南撤退,而哈剌兀也勒住繮繩,擡手制止了身後兵卒的前進。

    “將軍,我們不追嗎?”

    一名千戶不懂就問,哈剌兀卻冷靜道:“這朱權這次敢這麼深入,肯定是有幫手來幫忙。”

    “雖說朱棣去了開平衛,但大寧的兵馬也不能輕視。”

    “不用追擊他們,先護送牧羣北上,若是朱權還敢追擊,我們再回兵擊退他。”

    哈剌兀畢竟是被去年的吉林慘敗給打出了陰影,現在的他不敢再像進攻雞西堡一樣全力出手,而是走一步看一步。

    他心裏的潛意識告訴他,朱權敢深入肯定有詐,不然他不可能帶着三千騎兵就來尋釁自己。

    哈剌兀調轉馬頭,並不貪圖擊垮朱權。

    至於損失的牛羊,他也無力討回了……

    在他這麼想的時候,朱權也帶兵往南邊撤退了十餘里,直到再也看不到哈剌兀等騎兵後,他才擡手勒令三軍停下。

    調轉馬頭,他隔着老遠觀摩身後的丘陵草地,一旁的劉真也調轉馬頭來到他身邊:

    “這羣胡兵,若是放在燕王率三都司騎兵北巡的時候,他們跑的比兔子還快。”

    “如今瞧見我們只有三千人,倒是敢與我們追逐了。”

    朱權頷首,同時拿出渤海軍的行軍陣圖看了看:“算算時間,高煦應該快抵達兀良哈山南邊了。”

    “這哈剌兀率甲兵三千在此,我們怕是很難擴大戰果了。”

    “這次北上,我們尋來了多少牛羊馬羣?”

    他詢問劉真,劉真也不假思索回答道:“馬匹約千匹,牛不下五百,羊羣最多,足有五千來只。”

    “也不算少了”朱權點頭,但還是遺憾道:“只是比起原先預計的,要少了太多太多。”

    “沒辦法。”劉真也嘆氣道:“誰也不會知道那哈剌兀居然能在這麼短時間湊足三千甲兵南下,我們這次繳獲是不大,不過渤海王殿下那邊,恐怕要滿載而歸了。”

    朱權和劉真都很清楚,兀良哈諸部的甲兵,起碼有三分之一都在這裏,剩餘的三分之二,還分佈在廣袤的草原上。

    現在作爲兀良哈主心骨的哈剌兀在南邊,北邊沒有什麼大的頭人和臺吉,一旦朱高煦自北向南橫掃,那等哈剌兀反應回來,說不定朱高煦人都跑沒了。

    想到這裏,朱權不由笑了出來,惹得旁邊的劉真疑惑:“殿下您笑什麼?”

    “我啊……”朱權頓了頓,接着笑道:“我在想,高煦那人,是不是知道南邊胡兵多,所以故意繞路往北邊去的。”

    “我們這次,算是把主攻打成副攻了。”

    朱權眺望北方,話裏有些唏噓:“不知道高煦這次能繳獲多少牛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