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崇禎,究竟做了什麼?
類別:
都市言情
作者:
大道無奇字數:2025更新時間:24/06/26 14:14:49
陸鳴察覺到彈幕上的爭議,心裏也是微微一驚。
所有人都以爲節目在他的設計之中,卻不知道,很多事情,陸鳴自己也無法把控,好在他早已做好了各種預案,防止的這種突發情況。
要是連應對突發狀況的緊急預案都沒有,還做什麼主持人?
就在外國觀衆紛紛藉此抨擊華夏的時候,陸鳴斬釘截鐵地說道:
“因爲晚清無能!”
“晚清?”
朱元璋不明白什麼意思。
陸鳴回道:
“指的是清朝末代,由於朝廷的奢靡和腐敗,導致整個華夏文明,徑直倒退數百年!
華夏的科技、武器、國力、文明等,都遭遇了毀滅性的打擊!”
“而腳盆等國,就是趁着這個時期,要麼趁火打劫,要麼藉機發展,最終國力遠超華夏,且開始了農夫與蛇的故事。”
沒等朱元璋發問,陸鳴繼續說道:
“清朝,是繼大明之後,以愛新覺羅爲統治者的時代。”
“愛新覺羅?”
朱元璋一聽,便知道這是異族的時代!
在此之前,朱元璋已經從陸鳴口中,瞭解到明朝末年,出現了小冰河時代,以及清軍入關,殺至京師城下,和農民起義的事情!
當時朱元璋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農民起義上,他聯想到了自己,認爲必定是朝廷腐敗無能,百姓才會揭竿而起,以至於更加關注民生。
可是,即便知道異族殺到了京師城下,朱元璋也從沒把這件事給放在心上!
在他看來,就算王朝要更迭,也絕不至於落於異族人之手,撐死也就是賠款割地!
誰能想到,在自己手上無比強盛的大明,到了末期居然出現如此局面?
這個時期,可還沒有出現民族大融合的概念啊,朱元璋瞬間火冒三丈:
“你是說,咱大明的末代皇帝,最後讓異族人坐了中原的天下?!”
“是的,清朝國祚276年,在康熙、雍正時期還好,可自乾隆開始,鋪張奢靡之風便已興起,以至於看似繁華的國家已經千瘡百孔,出現了衰落的氣象……”
“咱對他們的盛衰不感興趣!”
朱元璋勃然大怒道:“咱問的是,我大明的江山爲何會落到異族手中?”
“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禎,究竟做了什麼?!”
“又是農民揭竿而起,又是被異族人奪了天下,咱大明江山究竟被他敗壞到了何等地步,才會讓異族鑽了空子!”
“莫再和咱說小冰河時期,咱要聽關於崇禎個人的理由!”
“天災固然可恨,但若是朝廷可以處理得當,必不會讓天下揭竿而起,這其中,必然有崇禎的原因!”
朱元璋想起了元朝,心如刀絞道:
“當年,咱就是看中原的百姓,飽受元人塗炭,才下定決心要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可是……
可是我大明在推翻了異族統治之後,卻又被異族取而代之,這怎可以?!”
陸鳴沒想到,最後兜兜轉轉,居然還是繞了回來!
好在,陸鳴在永樂期,並沒有詳細說過崇禎皇帝,即便這個時候聊,也不會重複……
只是,從朱老祖的態度來看,若是讓他知道崇禎皇帝那些‘騷操作’的話,只怕會拔刀相向!
“唉,搞不懂朱老祖爲什麼這麼生氣,他都知道小冰河時期了,這事絕對不能怪崇禎皇帝!”
“就是啊,崇禎皇帝已經做得很好了!”
“從來沒人把他當儲君培養過,他也是被趕鴨子上架的啊,只不過運氣不好,沒有碰到于謙罷了!”
“沒錯,我就問問各位,在不知道歷史的前提之下,讓你們坐上崇禎的位置,你們誰能夠比崇禎做得更好?”
許多支持崇禎的觀衆紛紛抱不平,認爲陸鳴在這裏的設計,太過於針對崇禎了。
也有人說道:
“呵呵,樓上,你們要是穿越到崇禎時期,去當一天農民,就能知道有多苦了!”
“拜託,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在這洗崇禎呢?
崇禎的確沒有挽大廈將傾的能力,但他絕對是壓死大明皇朝的稻草之一!”
“等等,剛纔不是聊清朝嗎,怎麼這會又聊到明朝去了?”
“管他呢,反正明末也很拉,省得那些外國佬到時候,說我們只會挑別族兄弟的壞!”
“不不不,我覺得這只是開始,崇禎最多只是一個引子你們信不信?”
觀衆們紛紛猜測起了陸鳴的用意,但對崇禎的看法,基本就是好壞參半。
陸鳴鄭重地看着朱元璋,說道:
“其實,明末比起元末,也好不到哪裏去……”
朱元璋拳頭‘咔嚓’攥起,咬牙吐出一字:“說。”
“國家的錢糧,一般都掌控在三類人手中:
一個,是在朝廷,也就是崇禎手裏;第二個,就是在士族官紳手裏;第三個,就是百姓手裏——
可問題就在於,崇禎和百姓的手裏,都沒有錢。
但是國家又不得不想辦法搞錢,於是,崇禎採用的第一個手段就是——”
陸鳴瞄了一眼朱老祖的臉色,有些心驚肉跳地說道:
“增收田賦!”
“你說什麼?!”
朱元璋眸子瞪如鬥大,霎時間殺機畢露,悍然拔出了腰間寶劍,質問陸鳴道:
“你是說他,居然在小冰河時期增加田賦?!”
“百姓們本就飽受苦難,連飯都要吃不飽了,還要面對異族侵襲,崇禎最後採取的辦法,居然是增收田賦,他怎麼敢?!”
陸鳴也嘆了口氣,無奈道:“他就是敢了。”
“他在舊田賦的基礎上,每畝加糧六合,每年得銀近二百萬兩,稱爲——‘剿餉’。”
同樣是被異族兵臨城下,爲何京師保衛戰贏了,而到了崇禎皇帝的時候,卻是輸得一塌糊塗的原因,終於在陸鳴的主導之下,掀開了序幕……
只是不知道,朱元璋能否接受,越來越殘酷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