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失手

類別:歷史軍事 作者:藍鯊不吃魚字數:2504更新時間:24/06/26 14:09:13
    月芽是真覺得自己很能勝任大事情。

    一見自家大小姐同意,便有了點兒小興奮,再到越來越興奮。

    直到摸在了建王府的府牆邊,她才幾次深呼吸,將興奮之情壓回心間,睜大本就圓溜溜的雙眼,四下打量。

    見無人注意,再輕提氣,掠上圍牆。

    豎耳聽了聽後,沒有異響,便閃身掠下,快速穿過圍牆下的這片花叢,攀上不遠處一棵大樹,攀高。

    此刻剛進亥時。(21:00)

    京城內的喧攘已漸趨平靜,王府內,影影幢幢。或成點、成線、成片狀的燈籠,如星河散佈,妝點在樹林、長廊、假山、湖池之間、之旁,襯托着間或出現在那些場所的道道人影。

    高大的正屋正院,窗門開啓,內裏似有熱浪層層透出,可以清楚地看見,燭火通明、暖爐熏熏中,一羣人正聚在那裏高談闊論。

    月芽眼珠動了動,迅速觀察起了四周。

    她現在的位置不是太好,離着主院較近。

    按計劃,她應該進入防備較爲鬆懈的後院,再潛入後院書房。

    後院書房和前院主書房不同。

    前者:睡前偶爾呆呆。後者:才會經常與頻繁。因此前者的看守也不會太嚴。

    將信文投放在那裏,既能保證建王能夠在短時間內收到,她也不會有危險。

    可她現在離着那兒較遠,若從此處直接過去,怕是會驚動到王府中守衛。

    這是她沒有提前勘查地形的結果。

    月芽眼珠轉不幾轉,將全身上下再緊了緊,而後抽出信封在手,躍下樹梢,從腰間荷包內抽出根細繩,再撿塊小石頭,將信與小石頭捆縛在一起。

    再悄悄朝着那間主屋靠近。

    她想着:裏面的人正忙着交談,信文一旦被投進去,立刻就會引起關注,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她對自己的輕身功夫很有信心。

    在陰影中一閃、一閃、再一閃,快速掠進、快速將石頭信扔進窗戶,再快速沒入黑暗。

    “有刺客!”

    隨着石頭信的越窗而入,正屋內的人驚叫出聲。

    月芽得意地晃晃腦袋:成了!

    迅速轉圈,準備從來處返回。

    忽聽一道疾風掠至!

    糟了,被發現了!

    月芽一個錯步躲開,再躍上樹梢,努力朝外逃。

    可這兒是王府,戒備森嚴之處。

    只被來人阻了這麼一阻,隨着正屋的那聲有刺客,月芽再也無可逃。

    迷藥在外面、且在人家的地盤上,用了也不好使。

    而正屋內,被驚動到了的趙鴻建,聽到刺客已被捉拿,這才重新坐回椅中,眼神看向被侍衛呈遞上來的書信。

    侍衛表示已查看過,無毒、無害。

    趙鴻建也沒有碰,只眼神示意了其放在桌角,再看向被押上來的女刺客。

    此時屋裏的六位男子,都是趙鴻建府中常住的門客。就是因慕趙鴻建愛才之聲名、特意來爲其效力之人。

    或是幫着書寫、或是幫忙出謀劃策,或是與他一起探討學問。亦稱之爲幕僚。

    這樣的人,通常都是因仕途不順、或者想一蹴而就的人。

    要通過呆在大人物的身邊,平步青雲、直達頂峯。

    石頭信投進來之時,這六人除了驚叫外,就是忠心護主。

    這時,見侍衛們正在當場審問那名女刺客,有個幕僚就主動將那封信文打開。

    就像爲主人家先試毒一樣。

    儘管侍衛已經挑開封口驗過無毒,但顯然建王爺還是狐疑重重,這個時候,就是幕僚們表忠心的時候。

    其餘幾人甚至因爲沒能搶過這人而暗暗瞪他。

    他假裝視而不見,只將信文抖開。

    入目所見,怔愣一瞬後,忍不住脫口誇讚:“好字!”

    端得是行雲流水、筆酣墨飽、剛柔並濟、入木三分、一氣呵成!

    非幾十年浸淫書法一道之大儒文楷而不得有之!

    趙鴻建也被吸引走了視線。

    輕輕擺擺手指,示意侍衛將人拖下去審,然後,再豎起耳朵,擡了擡下頜,讓幕僚趕緊念文。

    幕僚收回神,深呼氣,挺直胸膛,努力帶入飽滿的情感,高聲吟誦。

    而隨着他的吟誦之聲,屋內人的面色,都在悄悄變化。

    除了誦文的幕僚越誦越激動、臉色越因此漲紅外,其中五人,也皆面露欣賞、激動之意,更有甚者,已微微閉眼、搖頭晃腦。

    彷彿都在說:如此好字、如此好文、當浮三大白是也!

    唯有趙鴻建的面色,漸漸陷入沉思之狀。

    此文,以極至華麗卻並不浮誇的優美詞藻,盛讚了他對文學一道的孜孜以求、廣攬名士、虛懷若谷等等之精神,也將他誇喻成了讀書人心目中追捧、崇拜和頂膜的存在。

    其中,甚至隱隱有將他形容成了一代明帝。

    因爲有些字詞被刻意錯開了。但只要有心,稍稍在意識中錯之回正,便能聽懂:那些字、詞,都是只能用來形容帝王、還是明君正帝的。

    趙鴻建,也不免被暗暗引得沉醉、幻想、展望……

    直至聽到最後。

    “……文載爲基、聲載爲柱,輕易不可垮塌矣。高處不勝寒,卻依應如父母之護兒,爲其抵抗風雪矣。”

    趙鴻建慢慢睜開了眼睛。

    峽省鄉試舞弊之事,他已有所耳聞,原本正在盤算着如何去管。

    他對自己所處的位置,有着很清晰的頭腦。

    太子外忠內奸;二皇子端王莽撞衝動;四皇子英王只喜做生意在暗中斂財。

    只有他,唯有他,禮賢下士、虛懷若谷,看重詩文、廣集賢士、善待讀書之人,已於此中一道之名望盡攬懷中。

    正如這篇投所說的一樣:他,就是要做讀書人之楷模。

    他日,亦即會是文臣心目中不二之帝選!

    他考慮到的,也和這篇投文中說的一樣:真的要達到那一步,除了積累名聲外,還得注意保護好已經收穫到的名聲。

    那麼,對於書子們來說:相當於人生最重大門檻的鄉試,他又豈能坐視不理?

    有收穫,就得有付出。好不容易搭建起來的基與柱,才不會垮塌。

    可他不能親自出面。所以,這幾日正在躊躇着如何“造神”。

    就是推出一個在文人中有聲望的高才、或者能極快拉攏文人好感的高才,來做這件事。

    不過,找來找去都沒能找到令他滿意的,或者說:是找不到他捨得的。

    本來他已硬下頭皮決定了一個人選。

    現在……

    趙鴻建的視線定在了這篇投文之上。

    有着這樣文采卓然的人出面,就完全能夠勝任。且此人並不曾出現過在他身邊,就更不會引起父皇猜忌。

    事後也會比較好處理……

    屋內的氣氛,在趙鴻建的沉思中,逐漸趨於平靜,繼而凝重。

    只有屋外被審問的女刺客,傳來一聲聲淒厲的慘叫之聲。

    趙鴻建現在就算知道那女刺客並非來行刺、只是來投文,也要審出寫這篇投文的人是誰。

    “王爺,您要管嗎?”

    不知過了多久,終有幕僚小心翼翼出聲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