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回來

類別:女生頻道 作者:樹洞裏的祕密字數:2310更新時間:24/06/26 13:57:40
    第二日天不亮,村裏的送糧隊伍在里長的帶領下打着火把出了發,浩浩蕩蕩的,帶走了村裏多半的壯勞力。

    下河村離洛水城四十幾裏路,他們推着板車挑着糧食的走不快,少說都要兩個半時辰才能到城門口,這兩天送糧的多,進城肯定還要排隊,再加上排隊交糧的功夫,快的話,今兒傍晚前能趕回來,慢的話,估摸着就是明兒才能回來了。

    李老爹每每這天都是記掛兒子們的很,在家也坐不住,也沒心思做別的,不是去李家大房找他大哥李義山說話,就是去村口找老頭們擺擺閒的。

    今兒也輪到二房忙活家裏家外,石榴跟李榮棕就趁着這機會,藉着上山打柴的名頭風風火火的上了後山,直奔兩人的祕密窩點。

    村後的後山看着只有一座大山,但最高的這座山峯背後連綿起伏的還連着好幾個山頭,什麼松樹柏樹樟樹棕樹的各種樹都有,供整個下河村的村人打柴燒用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山裏大家夥沒有,就是小家夥,野雞野兔什麼的也不禁村人抓,現也是瞎貓碰上死耗子,難得撞上一回的。

    所以石榴走在山裏一點也不怕突然會有老虎熊瞎子野豬什麼的鑽出來,大搖大擺放心得很。

    往有板慄樹那片山頭的功夫,兄妹倆一邊走就一邊順手拾了看見的枯枝這些,齊在一起,一把一把的,很快就捆上了一小捆的,由李榮棕甩着背在了背上。

    很快,就到了那片山頭。

    兄妹倆正要直奔板慄樹那裏,卻不想,斜刺裏有腳步聲響起,兩人擡眼看去,便見那頭有人也在打柴呢。

    “是棕哥兒和石榴啊,你們兄妹倆也來打柴?”

    “是啊,葛大叔,你來有好一會兒吧?都打了這麼多柴了!”

    原來是村東頭住的葛家大叔,兄妹倆打了招呼,也裝作到這片來打柴,並不急着往那邊去了。

    石榴背了個揹簍,見這片地上的樹葉幹得很,便趕緊用帶來的竹耙子摟起來,摟到一堆,一捧一捧的往揹簍裏裝。

    這幹樹葉引火是最好的,燒起來也旺,每年秋冬裏,村裏人好些挑着擔子的專往山裏來摟樹葉子呢。

    兄妹倆忙活一陣,不知不覺的柴撿了不少,見那頭葛大叔已經挑了柴離開了,兩人趕緊拔腿往另一邊去。

    等終於到了那板慄樹下,看着被松樹丫杈遮遮掩掩住的板慄樹上掛着的刺殼,兩人俱都鬆了一口氣,還好還好,還沒被人發現的。

    而板栗也熟得不能再熟了,殼都裂開來了,有些還掉在了地上。

    李榮棕吐了一口口水在手心,搓了搓,跟個猴子似的三兩下就蹬上了樹,拿了個木棍子開始敲打樹上的板栗球殼。

    靠山崖那面的,他多費點勁,上頭用木棍子敲打着,一手就伸了籃子過去接着,若不然掉在山崖底下去,還得費勁繞好一段路去撿。

    這山崖不高,也就一兩丈的高度,但若是掉下去,也是不得了的。

    底下仰着頭望着樹上的石榴也是膽戰心驚,生怕三哥一個沒穩給摔下去,是以大氣都不敢出,免得驚擾了三哥分了心。

    好在李榮棕天生就是個猴兒似的,爬樹爬得穩,又有之前打板栗的經驗在,很快的的,有驚無險的就將那面的板栗球都給打到了籃子裏。

    期間,籃子裝滿了就先勾下來給樹下的石榴接了,倒在麻袋裏裝好。

    等打這一面的板栗球就省事得多,讓石榴站開點,李榮棕揮了棍子呼呼呼一打一個準的,或是把住樹幹用力的搖晃着樹,那板栗樹葉譁啦啦的往下掉。

    等樹上的都搖打完了,石榴這才跑回來,提了籃子開始撿,李榮棕也從樹上下來,幫忙一起撿。

    兄妹倆忙得滿頭大汗的,花了好一番功夫,將所有的板栗球都撿完裝了麻袋,而後又吭哧吭哧的背到了往年的祕密基地——一個荊棘叢裏掩着的土洞。

    今兒耽擱了這麼多時間,他們得趕緊回家了,所以,這板栗球只能先藏在這裏,等明兒他們再上山來去了刺殼,然後找機會背去大風集上出手。

    等藏好了麻袋,兄妹倆又仔細的將荊棘叢給撥了撥,確定看不出來異樣,這才放心離開。

    下山的功夫自然是邊走邊繼續撿柴,到下了山,兄妹倆一個挑着一擔柴,一個揹着一揹簍的樹葉子,手裏還抱了一捆柴,也是收穫頗豐。

    李老爹這一天心上心下的,到了下午,直接就坐在村口不動彈了,望着村口的方向,眼睛都快望綠了。

    不止他,他大哥李義山,還有好些李氏族裏的人,以及村裏人,也都在村口候着呢。

    家裏的人沒回來,他們在這心哪裏安得下。

    但一直到天黑透了,都沒等到人回來,衆人都有些失望和隱憂。

    這個點吹着風,很有些冷的,衆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說了,都正準備回家去了。

    李老爹應了大哥一聲,剛起了身,不捨的又往遠處眺望,這一望,他就激動起來,“該是他們回來了!”

    其他人一聽,忙望去,遠遠便看見了火把,頓時一個激靈。

    是回來了!

    果然,沒多會兒,許多的腳步聲響起,那火把越來越近,一大隊人正往村子來。

    村口衆人忙提步迎了上去。

    “里長!”

    “鐵蛋!”

    “繼祖!”

    “爹!”

    “娘!”

    兩廂匯合,火把照到每個人的臉上,村口等候的人一個個的找到了自家的孩子,頓時都大鬆了一口氣。

    李老爹看到自己的兒孫,崩了一天的臉也總算是露了笑意,“走,咱回家再說!”

    家裏點上了油燈,晚飯已經做好了煨在竈上用餘火暖着的,就等他們回來呢。

    不農忙,村裏除了相對殷實的人家,那一日都是只吃兩頓的,在天黑前就該吃晚飯的,今兒等他們進城的,這才耽擱到了這個點。

    孩子們早就餓了,老遠的跟着來看,見人回來了,蹦蹦跳跳的跑回來報信。

    老袁氏一聽,便即讓宋氏帶人將飯菜擺上桌來。

    等李老爹幾人一進了家門,洗了手便即開始吃飯了。

    五畝地的紅薯一收,那頓頓自然都是少不了紅薯的,連皮煮上滿滿一大鍋的,一人吃個三五根,管飽!

    這玩意兒甜乎乎軟糯糯的,吃着當零食還行,真當飯吃,一個都給石榴幹噎住了。

    她吃了一半,剩下一半就慢悠悠的碎口碎口的吃起來,不急,待會兒要收碗,她麻溜吃完了也是走不成的,正好,聽隔壁桌李老爹他們說話。

    今兒進城,除了交稅糧,還要找短工,也不知道找的咋樣。